星际物流的破晓之光:资源危机下的人类新征途
在2068 - 2070年,全球局势波谲云诡,不可再生资源濒临枯竭,其严峻程度远超想象。石油、煤炭等传统能源的储量急剧减少,价格疯狂飙升,引发了全球性的能源危机。各国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,地缘政治冲突不断,贸易摩擦也日益加剧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太阳系资源开发成为了全人类延续发展的希望曙光,太空探索领域的竞争更是进入了白热化阶段。全球大国纷纷加大在太空领域的投入,试图在这场资源争夺战中抢占先机。
在这一时代背景下,华夏耗费国内20%经济投入到月球基地建设、太空物流平台项目以及太空物流飞船项目,这一决策并非盲目之举,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战略抉择,有着极高的必要性。正如2060年地球和平联盟总署《太空资源分配白皮书》中所指出:“谁掌握了地外资源运输走廊,谁就掌握了下一个世纪的发展权柄。”华夏深知,在这场关乎人类未来的竞赛中,主动出击、掌握核心技术与关键资源,才是在未来国际舞台上占据主导地位的关键。
2065年,共享城怀揣着对宇宙探索的无限憧憬,郑重地向高层递交了两项宏伟工程计划:太空电梯项目与大型空天往返太空物资运输飞船方案。彼时,大型空天往返太空物资运输飞船的建造计划深陷技术瓶颈,资源调配也困难重重,推进之路举步维艰。而太空电梯项目虽也面临诸多棘手挑战,但其技术路径相对更为明晰,实施的可能性更高。于是,人类迈向星辰大海的伟大征途,由太空电梯工程率先拉开帷幕。
之所以选择在珠穆拉玛峰山体基础上建设太空物流平台,有着多方面的考量。珠穆拉玛峰海拔极高,距离平流层更近,能极大缩短太空物流飞船往返平流层的距离,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能耗与时间成本,减少飞船在大气层中飞行所面临的复杂气象条件影响,提高运输效率与安全性。并且,珠峰地区人迹罕至,若太空物流飞船携带辐射资源和太空有害物,在这进行处理能有效减少对大量人口的潜在危害,降低辐射泄漏或有害物扩散的风险。此外,2065 - 2070年间技术的发展,使得在珠峰山体进行大规模建设成为可能。
2068年,一支汇聚顶尖地质专家与前沿勘探技术的地质勘探队深入青藏高原。他们动用了搭载高精度地质雷达与卫星遥感技术的无人勘探飞行器,对这片广袤区域进行全方位扫描;同时,地面勘探小组凭借量子重力仪、超灵敏地震监测设备,细致入微地检测每一寸土地的地质特性。经过长达数月严谨且细致的勘察,最终选定了珠峰山体核心区域一处面积达100平方公里的地块。这里不仅地质条件极为稳定,岩石结构致密均一,且远离地震带与火山活动区,是承载太空电梯基座的不二之选。紧接着,一场规模空前、注定载入史册的星际物流工程建设,就此震撼拉开序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