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那个平台上”
“我写得还不够详细嘛?”
“我们来玩”
“你问我答吧”
“如果觉得为难,我以前写过几首诗,也可以看这个来剖析我”
接着,查查发来一张截图,文字内容如下——
“你见过在枝梢挂了一个冬天的枯叶没
你见过跟太阳谈判土地争端的苔藓没
你见过痛扁了墙上时钟的新鲜水果没
你见过指尖缝隙中逃逸的邪恶没
你见过没?
我亲爱的风
你伏在我肩膀如此絮叨的耳语
有哪些是你见过的风景啊”
……
江宁读都没读,直接发了韩正一。
但韩正一此时正在陪同当地高官前往用餐,任凭微信消息“丁零当啷”一直响,也没管。
……
5分钟。
10分钟。
15分钟。
直到35分钟过去后,江宁还没收到韩正一的消息,心想,韩正一估计忙去了,但我得主动回复点什么,这样会比较好吧!
……
江宁点开图片,看了看查查发的小诗。
粗读了一遍。
Emmmm。
啥也没读出来!
中学时代的美文赏析,好像也没这么累吧?!
果然,都还回去了!
算了!
还是等小学一年级当语文课代表的韩正一有空了,让他亲自赏析吧!
……
于是,江宁把话题扯回自己的作品上——
“话说”
“你看的时候,篇幅是不是太冗长读着很累”
“细节放大太多需要收敛”
“有这种感觉吗”
……
几分钟后,查查回复道——
“没有哎”
“我觉得收放还是挺好的”
“过渡也很自然”
“很多文学名着”
“细节描写得更细腻”
“简直到了心理学或者哲学研究的地步”
……
“确定没有讲了好多好烦的感觉嘛”
“我读第20遍的时候”
“觉得废话有点多”
“细节多余”
“打算把伏笔部分保留”
“其余部分全部变成插叙”
“不在开头直接定生死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