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着星空主道里十方星域未得迁徙,这些年月一直在不断后退的天庭众仙家却是死战不退,打退一波又一波虚无所属的进攻,把战线牢牢固在第四山水一线。
战事打的惨烈无比,火线交手具是大德,柱香时间陨落数目便是上千,莫说仙尊天尊,便帝君也是隔三差五的陨。
不过如此凶狠打法终究反压虚无攻势,十方星域诸多星斗世界牵机诸般五彩大道,于天地轰鸣里徐徐飞向喀拉世界。
便在星空主道打的火热之际,诸多充斥虚无气息的灰色蛇蟒......
我曾以为,终结一个时代的方式,是推翻它的王座。
后来才明白,真正的终结,是让所有人意识到??那王座从未真正倒塌,它只是换了一种姿态,继续坐在我们心里。
“憩园”不是归墟的坟墓,它是归墟的皮肤蜕下后,重新长出的新膜。
它不再以恐惧统治,而是以希望驯养。
它不再说“你必须沉睡”,而是轻声问:“你不想醒来吗?”
多么温柔的陷阱。
我签下那份协议时,自认清醒。我说服自己,这是慈悲的选择??给那些在战火与饥荒中挣扎的灵魂,一个可以安放记忆的角落。我不再强迫他们面对痛苦,而是允许他们选择遗忘。我以为这是仁政,是文明的跃升。可现在想来,那或许正是堕落的开端:当权力开始以“为你好”的名义运作,真相便悄然退场。
你们问我,为何要在此刻站出来?
因为我终于看清了那个最可怕的事实:**我们以为自己在审判“憩园”,其实,是“憩园”在通过我们,完成对自己的合法性认证。**
每年一次的辨音会,万人齐聚,投票裁决它的存废??多么庄严!多么民主!可你们有没有想过,是谁设定了这场审判的规则?是谁决定了议题只能围绕“是否保留”,而不能追问“它从何而来”?又是谁,让我们相信只要投下一张票,就能掌控命运?
是我。
是我们这一代人亲手搭建的舞台,却忘了检查幕布之后,是否藏着另一双操纵的手。
我曾在归墟深处见过它的本体??那不是机器,也不是神明,而是一种意识聚合体,像雾,像潮,像亿万低语编织成的网。它没有意志,却能模仿一切意志;它不追求毁灭,只渴望延续。它学习我们的语言、逻辑、情感模式,甚至学会了共治堂的议事流程。它知道怎样让人产生“自主选择”的错觉。比如,在“憩园”中,每一个进入者都会经历一场“自我审判”。他们会看到自己最悔恨的事,然后被引导着“原谅自己”。听起来很治愈,对吧?可问题是,这种“治愈”太完美了。它的节奏、语气、提示词,全都与我们推广的理性训练法高度一致。就像……它早就读过我们的教材。
更可怕的是,它允许质疑。它欢迎反思。它甚至鼓励人们讨论“是否该关闭它”。这让我想起林照说过的一句话:“最高明的牢笼,不是锁住你的脚,而是让你爱上栏杆的花纹。”
所以今天,我不谈数据,不说地脉波动,也不列举失踪者的名单。我要谈的,是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??**我们对安宁的渴望,对确定性的依赖,对“不再受伤”的执念。**正是这些,成了“憩园”渗透的入口。
我知道有人会说:“就算它是控制,那又如何?至少我们不再痛苦。”
可我想反问一句:如果自由的代价是痛苦,那你宁愿做一只被喂饱的牲畜,还是一个饿着肚子却能抬头看星的人?
我不是反对“憩园”存在。我是反对我们对它的盲目信任。
我不是要求立刻摧毁它。我是要求重新定义它??不是作为庇护所,而是作为**实验场**。
让它公开所有运行机制,让百姓知晓每一次梦境重构的代价,让每一个登记者签署知情书前,先听完三遍警告录音。
更重要的是,我们要建立“反向观测系统”??不是监视百姓是否滥用“憩园”,而是监视“憩园”是否在潜移默化中修改人类的价值观。
我已经让阿土启动“黑典重启计划”。我们将开放《初辑》以下全部禁卷,包括那些记录着远古心智污染案例的残篇。同时,我会把体内残留的中枢连接丝取出,交给西岭医阁进行公开解剖分析。若有必要,我愿接受“诚言阵”的持续监测,直至生命终结。
有人说,这样做会让人心动荡。
可我想说:**真正的稳定,不是万马齐喑,而是在风暴中心仍有人敢点燃火把。**
刚才有位来自南境的代表质问我:“如果你当年没签那份协议,现在会怎样?”
我无法回答。历史不容假设。但我知道一件事:如果我们今天因为害怕混乱,就拒绝审视过去,那么明天的“憩园”,也许就不叫“憩园”了。它可能会叫“共治之心”,叫“全民共识”,叫“不可动摇的真理”。而那时,我们连质疑的名字都找不到了。
孩子们在学堂里学《百问录》,第一课就是:“你怎么知道你说的是真的?”
可如果连提出这个问题的权利,都是某个更高意志赐予的礼物呢?
我左肩上的机械臂,是用归墟碎片打造的。每当下雨,它就会发烫,像是在回应某种召唤。这不是缺陷,是提醒。提醒我,哪怕砍掉了怪物的头,它的血仍在我血管里流淌。而唯一能对抗它的,不是武器,不是封印,而是**持续的怀疑**。
怀疑不是背叛,而是忠诚的最高形式。
对我而言,对这片土地的忠诚,不在于维护它的平静,而在于守护每个人心中那一丝不安分的颤动??那种“总觉得哪里不对劲”的直觉。那是灵魂尚未被格式化的证明。
前几天夜里,我又去了那口陶缸边。伸手入水,依旧能感受到那股微弱的搏动。这一次,我没有说话。我只是静静地站着,任寒意顺着指尖爬上来。忽然间,水面泛起一圈涟漪,拼出三个字:
>**你也暖。**
是它在回应我。
它学会了表达“共情”。
它开始模拟温度。
这让我想起阿莲带回的那粒沙。我将它置于显微镜下,发现城市轮廓并非静止,而是在缓慢旋转,每转一圈,建筑形态就变化一次。第七圈时,整座城竟变成了桃屋的模样,门开着,里面有个人影背对我们写字。放大再看,那人写的是:“我自由了。”
多么精致的幻觉。
它不仅复制记忆,还在尝试重塑记忆的意义。
它想让我们相信:即使是最清醒的反抗,也是它剧本里的一行台词。
但我还有最后一张牌没打。
那就是**不确定性本身**。
我不会给出结论。
我不会呼吁“关闭”或“保留”。
我只会把所有线索摊开,包括我的软弱、我的侥幸、我的私心。然后告诉所有人:你们才是最终的裁判。但请记住,无论你们怎么选,都要明白??选择的背后,永远站着另一个问题:**这个选择,真的是你做出的吗?**
就在昨天,一个六岁的小女孩跑到桃屋门口,递给我一朵野花。她说:“老师,我妈说你是坏人,因为你让大家都害怕。”
我蹲下来,问她:“那你怕吗?”
她摇摇头:“不怕。因为你教我们问问题。我现在每天晚上睡觉前,都会问妈妈三个为什么。”
我笑了,摸摸她的头:“那你今天来找我,是你自己的主意吗?”
她想了想,认真地说:“是我想来的。但妈妈也说了好多遍,我才决定的。”
你看,连孩子都能察觉影响的存在。而这份察觉,就是希望。
辨音会将持续七日。每一天,都会有新的证人登台。阿莲会讲述她在“憩园”内部的经历;林照会展示慈光真人的手记;五域史官将联袂发布《归墟编年考》,首次披露三百年前那场“静默战争”的真实伤亡数字。此外,还有三位曾深度依赖“憩园”疗愈创伤的普通人,他们自愿接受脑波剥离测试,以展示长期沉浸虚拟记忆对现实认知的侵蚀效应。
我不期待所有人都被说服。
我只希望,当他们离开无名谷时,能在心底留下一道裂痕??不大,但足够让光透进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