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V-2火箭的最大理论射程为三百五十公里。
但想要射程再远一些,也并不是无法做到。
只要增加燃料或者改进结构,让火箭的升空高度再提高一些,最终的射程就会随之增加。”
“但这个沙石炮弹里面,很显然没有发动机和燃烧工质。”麦克阿瑟和几名军官说道。
“所以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,”布劳恩道:“发动机和导弹分别设计成两个独立的系统,V-2火箭用一次扔一次,实际真正用于爆破任务的弹头重量,只占据了火箭总重的十三分之一,所以军费成本一直居高不下。”
“而这枚导弹,显然是只把弹头发射了出来,而动力部分,则是一个可以循环使用的独立系统,”他满是褶皱的手指,轻轻抚摸着蛋壳上的纹路:“就这一个炮弹,造价恐怕比各位的午餐贵不了多少。”
麦克阿瑟心思沉重的抽了一口烟斗,道:“也就是说,我们发一枚炮弹的钱,他们可以发十三枚?”
钱月林和郭怀义都一愣,抬起头像看傻子一样看着麦克阿瑟。
“是成千上万颗,”布劳恩解释道:“这个炮弹没有什么技术难度,他只是一发应用了精妙的气动学理论的子弹,造价微乎其微,是V-2导弹的九牛一毛。”
麦克阿瑟的心情更加沉重了。
作为从战争中磨练出来的铁血军人,他太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了。
尤其是作为火力制胜论的坚定拥护者。
麦克阿瑟对这个炮弹的忌惮,越发深重。
量大,是战争取胜的不二法门。
而便宜,是量大的充分非必要条件。
如果你一万美金才能做出来一个v-2火箭,人家五美金就做出来一个效果类似的炮弹。
那这个仗,谁输谁赢,基本就显而易见了。
你费了老大力气投入战场十发火箭,人家足够投入两万枚炮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