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时的东京。
预感到战争随着天气一起升温的麦克阿瑟。
当即便意识到,接下来面对华夏的战争,必须认真起来了。
之前沙石炮弹的事情还没有出来个定论,在太平洋中部海域就又发现了另外一枚残破的沙石炮弹外壳。
要知道,在茫茫的太平洋海域,想找到一个航母都像是大海捞针,更别说一个炮弹了。
能让远东舰队发现一枚炮弹,那就意味着在太平洋海域,恐怕已经掉了一窝炮弹了。
在麦克阿瑟三番两次的催促之下,布劳恩和钱月林等人终于是不厌其烦,给出了一份研究报告。
结论也没有什么差异。
通过碳化层逆工程分析,炮弹高度超过三百公里,理论射程远不止倭国岛。
虽然没有明说,但基本上是把“有可能打到丑国本土”的结论写在了脸上。
至于,依据什么科技发射出来的,还没有定论。
唯一有技术含量的炮弹头部,在坠落的时候在高温和强碰撞下粉碎的不成样子。
现在他们能分析的,就只有炮弹上的螺纹。
但经过郭怀义的多次测试和计算。
发现炮弹的优质气动结构和这些螺纹并没有关系。
所以炮弹的原理,依旧是不了了之。
最后,关于炮弹从何而来,却是有一个定论。
沙苏。
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战略高度来讲,也就只有沙苏可以做到这个工程。
这是布劳恩教授和钱月林以及郭怀义共同认定的结论。
而麦克阿瑟似乎也对这个答案很认可。
“我就知道沙苏绝对不可能袖手旁观!”
钱月林等人没有说话,只是静静的看着这个满脑子坏心思的将军。
……
说实话,战争发展到现在,麦克阿瑟很希望沙苏卷进百济战争。
尽管他知道,沙苏暗地里一定对华夏的军队提供过军事支援。
但他还是希望沙苏能够在明面上参战。
这样一来,百济战争才会真正的成为代理人之间的战争。
而不是像现在这样,他自己不出面,派一支兔子来打仗。
更离谱的是这兔子简直就是个疯子。
你薅她一根毛,她是非要把你手啃掉才肯罢休。
要是沙苏入场,百济战争定义为代理人战争之后,这场仗就简单了。
无非是利益嘛。
还是按照之前的协定,三八线为界,你沙苏一半,我丑国一半。
既然都不想打起来,那见好就收算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