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262小说网>其他小说>二婚嫁京圈大佬,渣前夫疯了> 第1549章 你是不是羡慕我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549章 你是不是羡慕我(1 / 2)

[262小说]:262xs. c o m 一秒记住!

方恪礼直接给方恪承打电话。

这时候的方恪承还没意识到事情的重要程度。

他随口问道,“哥?怎么了?”

方恪礼说,“把你在童耀的朋友圈下面的评论给我删掉。”

方恪承本来还懒洋洋的躺在沙发上,听到这话,一个鲤鱼打挺直接起身,“你怎么知道?”

方恪礼:“……我有手机。”

方恪承:“我不是这个意思,我的意思是……算了算了,我去删。”

说着。

方恪承就点开了朋友圈。

看见了小十的回复。

方恪承瞬间就乐了,“哥,不用让我删......

联合国的信件被陈婉小心地夹进相册,封面上贴着小满九岁生日那天的照片??她站在蛋糕前,烛光映在瞳孔里,像两簇跳动的星火。而那只衔着樱花的纸鸟,则被沈知远装进了随身的公文包,他说:“等到了纽约,我要把它放在颁奖台最显眼的位置。”

日子如溪流般向前淌去,基地的生活并未因即将到来的国际荣誉而浮躁,反而愈发沉静。每天清晨五点,山谷还笼罩在薄雾中,小满已准时醒来。她不再需要人叫,自己穿好运动服,轻手轻脚地走出房间,生怕吵醒还在熟睡的山果和守守。

她在院子里做简单的拉伸,然后打开平板,播放阿岩为《她说》制作的手语教学视频,一遍遍模仿动作。她的手指越来越灵活,表情也逐渐学会配合情绪起伏。有一次,陈婉起早烧水,看见她在晨光中独自练习“希望”这个词的手势??右手食指轻轻点心口,再缓缓向上扬起,如同种子破土而出。那一刻,她站在厨房门口,热水壶烧干了都没察觉。

沈知远开始频繁往返京沪两地,筹备“星火研究院”的首次国际学术论坛。他邀请了来自美国、德国、日本的神经语言学专家,共同探讨听障儿童大脑可塑性的前沿课题。与此同时,政府相关部门正式批复“融合教育试点计划”,首批将在五个省份推行手语双语教学模式,这意味着更多听障孩子将有机会进入普通课堂。

但真正的挑战,始终藏在日常的细节里。

某日午后,阳光正好,小满跟着陈婉去镇上采购物资。路过小学门口时,几个放学的孩子嬉笑着跑出来,其中一个男孩突然指着小满大声说:“她是那个不会说话的怪人!电视上播过的!”

同伴们哄笑起来,有人模仿她发音时扭曲的嘴型,还有人故意用手捂耳朵,做出“听不见”的滑稽模样。

陈婉立刻挡在小满身前,正要开口,却感觉到掌心被轻轻拉了一下。她低头,看见小满摇摇头,然后从背包里拿出一本迷你画册,快速翻到一页??上面画的是一个戴着助听器的小女孩站在舞台上,台下坐满了鼓掌的人。她把画举高,直视那个带头嘲笑的男孩。

男孩愣住了,脸上的笑容僵住。

小满又翻一页:画中多了手语符号,写着“我能听见爱”。

她指了指自己的心,再指向对方,然后比了个“谢谢”。

人群安静下来。

最终,那男孩低着头走过来,小声说:“对不起……我不知道你是……那个唱歌的人。”

小满笑了,从口袋里掏出一枚樱花书签送给他。那是她用压花做的,背面写着一行小字: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声音。”

回到基地的路上,陈婉问她:“你不怕吗?”

小满摇头,在本子上写:**他们只是还不懂。我可以教他们。**

当晚,沈知远听完这件事,沉默许久。第二天清晨,他在团队会议上宣布:“我们要拍一部纪录片??不是讲苦难,而是讲成长。名字就叫《小满的一年》。”

他看向镜头般说道:“这个世界总想听悲情故事,但我们偏要让他们看见光是怎么一点一点长出来的。”

拍摄很快启动。摄影师跟拍小满的每一天:她清晨练声的画面、在融合课堂上艰难表达观点的瞬间、夜晚伏案画画的身影。有一幕特别动人??雨天,她执意要把一只淋湿的小麻雀抱回家,哪怕浑身湿透也不肯放手。陈婉给她换衣服时责备道:“你会感冒的。”

她却在纸上写:**它也在发抖,就像我小时候。**

纪录片播出后,央视主动联系,决定将其纳入“中国温度”系列公益展播。无数观众留言:“原来坚强不是不哭,而是哭着还能往前走。”“我们习惯了用耳朵听世界,却忘了用心去听灵魂。”

就在一切看似顺遂之时,一封匿名信寄到了基地。

信纸泛黄,字迹潦草:

>“你以为你们拯救了谁?她永远成不了正常人。听障是基因缺陷,你们不过是在演一场温情戏码。等她长大,现实会撕碎所有童话。”

随信附着一份医学报告复印件,显示小满出生时耳蜗发育极重度异常,医生曾断言“语言功能几乎不可能恢复”。末尾还有一句冰冷批注:**建议终身佩戴辅助设备,社会适应能力预估低于同龄人30%。**

陈婉看到这封信时,手指冰凉。她第一反应是藏起来,可转念一想,又把它放回了桌上。

晚饭后,她和沈知远坐在露台,守守趴在脚边打盹。月光洒在庭院,铃铛小径发出细微清响。

“你觉得呢?”她轻声问,“我们是不是太理想化了?万一……她真的无法完全融入主流社会怎么办?”

沈知远望着远处黑黢黢的山影,缓缓道:“你知道植物学家怎么对待稀有物种吗?他们不会强迫它长得像常见花,而是研究它的生长节奏,为它创造适合的土壤、光照与湿度。小满不是‘有问题的孩子’,她是另一种生命形态。我们不必把她改造成别人眼中的‘正常’,只要帮她活出属于她的完整。”

陈婉眼眶发热:“可这封信提醒我,未来会有更多质疑、偏见甚至恶意攻击。她能扛得住吗?”

“她不需要一个人扛。”沈知远握紧她的手,“我们会一直站在她前面,直到她足够强大到可以自己面对风雨。”

几天后,小满发现了那封信。

她坐在书桌前,一页页看完医学报告,脸上没有惊慌,也没有愤怒。良久,她翻开素描本,画了一棵生长在悬崖缝隙中的树??根系紧紧咬住岩石,枝干扭曲却倔强向上,顶端开出一朵洁白的花。

她在画旁写道:

>**医生说我不能开花,可我现在已经在吐芽了。**

>**也许我不长在花园里,但我的风,来自山顶。**

她把画贴在卧室门后,每天都看一眼。

秋天来临时,“念安学校”主体工程竣工。红砖墙围合出宽敞的校园,操场铺上了环保塑胶,教室装有智能声光转换系统,能将语音实时转化为视觉信号。最特别的是礼堂天花板,镶嵌着上千片彩色玻璃,在阳光照射下,会在地面投下斑斓光影,宛如流动的乐谱。

落成仪式当天,孩子们排练了一场小型演出。小满担任主持人,全程用手语串场。当她流畅地打出“让我们一起迎接新学期的到来”时,台下不少家长泪流满面。

仪式结束后,一位年轻母亲拉着陈婉的手不肯放:“我女儿三岁确诊听障,我一直觉得这辈子完了。可今天我看到小满,我才明白,缺的从来不是耳朵,是机会和相信。”

冬天的第一场雪落下时,阿岩带着乐队重返基地,准备录制《她说》交响乐版。这次,小满不再是唯一主唱??十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听障儿童组成合唱团,在手语老师的引导下,用气息与节奏共同完成演唱。

录音那天,雪花静静飘落屋顶。孩子们戴着骨导耳机,感受音乐的震动。当钢琴响起第一个音符,小满站在中央,率先开口:

“我……没……有……听……见……世……界……”

接着,其他孩子的声音陆续加入,有的清晰,有的模糊,有的只能发出气音,但他们都在努力张嘴,用力呼吸,用尽全身力气去“唱”。

❷  𝟞  ❷  X  𝒮 .  𝒞o  𝕄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报错(免登录)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