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262小说]:262xs. c o m 一秒记住!
相反,越来越多百姓涌入共忆堂。有人献上祖传地契,证明某贵族曾强占民田;有人带来刑具残片,出自已被拆除的私牢;更有数位前禁军士兵登堂忏悔,讲述当年如何奉命镇压无辜百姓。
一位老兵哭着说:“我杀了三个人,都是手无寸铁的书生。我以为他们在造反,后来才知道,他们只是写了几句诗。”
晚芜没有打断他,只是递上一杯茶,轻声问:“现在你想做什么?”
“我想活着赎罪。”他磕头至出血,“请让我加入‘忆行班’,走遍天下,告诉所有人我的罪。”
她扶起他,郑重点头:“欢迎归来。”
风波渐息,但暗流仍在。
某夜,晚芜正在校订《实录》增补卷,忽觉紫晶剧烈震动。她奔至后院阵法之地,只见紫晶残片悬浮半空,青光流转,竟自行奏响《忆归》旋律,音调凄婉,似有哀求。
她闭目感应,脑海中浮现一幅画面:西北边境,一座废弃烽火台下,沙丘缓缓裂开,露出半截青铜门环,其形如眼,眼中嵌着一块与紫晶同源的晶石。
紧接着,一串古老音节在她心中响起,如同远古召唤。
她连夜查阅《火山地理志》,终于找到记载:此地名为“望魂岭”,相传为上古史官埋骨之所,地下藏有“初代记忆库”,以活人封印,永不开启。
传说,唯有“心镜纯净者”方可接近,否则会被记忆洪流吞噬神智。
第二日,她召集三位长老商议。
“我要去。”她说得平静。
“太危险!”大长老急道,“那不仅是物理之门,更是心灵试炼。你若陷于过往执念,便再也回不来。”
晚芜微笑:“正因为可能回不来,才必须我去。紫晶选择此时示警,说明那里有亟待唤醒的记忆。也许,关系到整个计划的根基。”
七日后,她带着林昭等五名最优秀的“忆行班”成员启程,伪装成商旅,穿越戈壁。一路风沙肆虐,水源断绝,数次遭遇马匪伏击,皆靠黑砂符阵与编磬共鸣脱险。
抵达望魂岭那日,正值朔月无光。
他们在沙丘之下果然寻到青铜巨门,门环如眼,晶石黯淡。晚芜取出铜钥,却发现无法插入。
她静坐整夜,回想一路所见:老人的眼泪,孩子的提问,少年的誓言,还有沈知言化作灰烬前的最后一句话。
终于明白??钥匙不是用来开门的,是用来映照内心的。
她放下铜钥,双手抚上门环,闭目低语:“我不是来索取真相的。我是来偿还的。
我带走太多故事,却很少问自己:我能留下什么?
若这门需要牺牲,我愿意成为新的封印。”
话音落下,晶石骤然亮起,与紫晶遥相呼应。
轰然一声,大地开裂,阶梯下沉。
他们踏入幽深通道,两壁刻满甲骨文字,记录着最早一批史官如何以血为墨,誓守真实。尽头是一座圆形殿堂,中央悬浮一颗巨大水晶球,内里流转万千影像:战争、饥荒、庆典、背叛、爱与谎言交织成河。
水晶旁立有一碑,上书:
>“此处封存的,不是历史,而是人性的选择。
>每一次隐瞒,都曾有人挣扎;
>每一次说出,也都曾有人恐惧。
>我们记录,不是为了审判过去,
>而是为了让未来的人,在面临同样抉择时,
>能多一秒犹豫,少一次顺从。”
晚芜含泪跪拜。
她取出随身携带的陶罐??那是从忘忧园带回的真史院残灰??轻轻打开,将灰烬撒入水晶基座。刹那间,光芒暴涨,整座殿堂开始共鸣。
她转身对林昭等人说:“你们回去吧。把这里的一切告诉世人,但不要夸大,也不要隐瞒。我会留下来,与这颗心共同守护。”
“不!”林昭跪下,“让我们陪你!”
其他四人亦齐齐跪倒。
晚芜摇头:“记忆需要传递,不是埋葬。你们回去,教更多人学会倾听。这才是真正的守护。”
最终,五人含泪离去。临行前,晚芜将铜钥交给林昭。
“它不再是一把钥匙,而是一种承诺。当你怀疑时,就摸一摸它。它会提醒你??
你为何出发。”
沙门缓缓闭合。
殿中只剩她一人,坐在水晶前,轻声哼起《忆归》。
歌声悠悠,穿透岩层,随风飘散。
而在千里之外的京城,共忆堂内,紫晶残片突然停止了震动,转而散发出温暖柔光。孩子们依旧在唱《忆归》,学堂屋檐下,新挂的铜铃随风轻响,仿佛回应着远方的歌。
林昭站在碑林之中,望着“我们记得”四个大字,紧紧握住手中的铜钥。
他知道,有些门关上了,但更多的门,正在被推开。
多年以后,《民间记忆实录》扩编为三百卷,藏于百座记忆驿站。每年四月初八,全国孩童齐诵《忆归》,老人讲述往事,青年执笔记录。
而关于那位消失在望魂岭的女子,人们只知她在最后留下的日记片段:
>“如果有一天你读到这些字,
>请相信,我并非被困于此,而是选择了停留。
>因为总要有一个人,
>在时间尽头,
>一直听着那些未曾说完的话。”
𝟐 6 𝟐 X 𝑆 . 𝒞o 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