庆典结束后,两人来到康复中心的天台。夜风轻拂,桑疏晚取下珍珠蝴蝶胸针,桑霁月摘下银链,将两件饰品放在掌心轻轻揉搓。神奇的事情发生了——珍珠与银饰逐渐融合,化作一只流光溢彩的蝴蝶吊坠,在月光下折射出柔和的光芒。
“其实我偷偷查过。”桑霁月打破沉默,“当年桑家收养我,不过是想培养个完美的商业联姻工具。而你......”她顿了顿,“在孤儿院的日子,院长总说有个小不点每天抱着蝴蝶布偶,说要等姐姐回家。”
桑疏晚眼眶泛红,从口袋里掏出张机票:“下周,我们一起回孤儿院看看吧?听说那里已经改建成儿童艺术中心了。”桑霁月笑着点头,两人的影子在月光下重叠,宛如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。
时光流转,娱乐圈依然每天都有新的故事上演。但人们总会记得,曾经有两位姓桑的明星,她们的故事不是狗血的姐妹相争,而是破茧成蝶的互相救赎。在“双生公益基金”官网首页,永远挂着一张照片:桑疏晚和桑霁月站在孤儿院的老槐树下,身后是孩子们绘制的巨型蝴蝶墙,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,为画面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边。
而在无数个夜晚,当城市的灯光渐次熄灭,总有些地方依然亮着温暖的光——康复中心的病房里,值班护士轻轻为孩子掖好被角;培训学校的教室里,年轻演员们反复练习着情感戏;公益讲座的现场,桑氏姐妹耐心解答着家长们的问题。这些细碎的微光,最终汇聚成璀璨星河,照亮无数人前行的路。
十年后的深秋,国际儿童医疗公益峰会在日内瓦召开。桑疏晚作为“双生公益基金”理事长登上主论坛,全息投影将她身后的演讲台化作一片金色麦田,麦浪中穿梭着虚拟的蝴蝶,每一只翅膀上都闪烁着受益儿童的笑脸。台下,桑霁月戴着基金会特制的蝴蝶徽章,正用手语同步翻译给前排的聋哑儿童。
中场休息时,桑疏晚收到匿名邮件,附件是段模糊的监控视频:某个深夜,桑家老宅书房里,她的养父正在销毁文件,文件封面上隐约可见“1998年孤儿院交接协议”字样。与此同时,桑霁月的手机也震动起来,黑客朋友发来消息:“当年篡改遗嘱的笔迹鉴定结果出来了,和桑家律师的签字吻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