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人肩并肩走在路上,全都羞红了脸。
偶尔还有村民打趣李勇:“大勇,过来接杜知青回家吃饭呐?看你们这么黏糊,什么时候摆酒席啊?”
“大勇,听说大队长还给你准备了三转一响?这可了不得,是咱们村的头一份呢。”
“………”
这一路上,全是村民们羡慕,揶揄的招呼声,饶是李勇这个大男人都臊的脸红红的,更不用说杜静这个女知青。
于此同时,安县招待所的一间屋子里,杜静的父母拖着疲惫的身子,简单梳洗了一番,躺在床上准备睡觉。
这一路又是赶路又是倒车的,可把他们折腾的够呛,但是为了亲眼看一下闺女要嫁的那家人,就是再辛苦他们也心甘情愿。
杜家就生活在沪市周边的一个小县城里,他们生活的地方拥挤逼仄,一家五口挤在不足五十平的小房子里。
杜静的父亲杜成才是厂里的烧锅炉的工人,工资不高,艰难的养着一家五口。
而杜静的母亲吴秀华,没有正式工作,只能四处找点零工,补贴家用。
杜静的哥哥杜强毕业后,进了杜成才所工作的厂里,成了一个学徒工人。
除此之外,杜静还有一个弟弟杜刚如今还在上学。
按说家里就杜静一个女儿,杜家人应该多偏爱一点,可老一辈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深远,杜家夫妻也不例外。
他们觉得女儿迟早都要嫁人,只有儿子能长长久久的伴在身边,自然是更加偏心儿子多一点。
要不然,当初号召知识青年下乡的时候,杜成才也不会拿家里全部的积蓄给大儿子换了一份正式工作,然后不顾杜静的意愿,给她报名下乡。
那天,杜家人接到李勇父母的电话,着实是被吓了一跳。
他们怎么都没想到,去农村下乡的闺女会找个农村人处对象,甚至还要跟他订了婚。
这一路上,他们都做着各种猜测,料想杜静一定是被村里人设计,蒙骗了,她才会不得不嫁给那个叫李勇的农村人。
虽然李勇父母说了李家的生活条件,杜静父母听了之后,虽然觉得李家的条件不错,但他们毕竟没有亲眼看见,一直都觉得不踏实。
这才从厂里请了十天假,亲自过来看一眼。
如果,李家真如电话里所说的那样也就罢了,但凡李家人有所隐瞒,他们也绝不会同意两人的婚事的。
而且,杜静母亲吴秀华,还在电话里提醒杜静朝李家要三转一响,倘若李家真能满足这个条件,杜静嫁给李勇也不是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