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折 暖阁私语透春寒
词曰:
暖阁香融酒半酣,梅梢斜映玉栏杆。轻言未敢高声语,密意先从眼角传。
窗外风寒催雪落,心头事重压眉弯。纵然眼下多欢洽,暗里忧丝已万千。
荣国府的正月十五过得不似往年热闹。虽也挂了灯彩,摆了家宴,廊下的走马灯转得依旧欢,可管事媳妇们脸上的笑总像蒙着层薄冰,碰不得,一碰就化出些惶惶然来。宝玉陪着黛玉坐在贾母暖阁的次席,手里的银箸拨弄着碗里的元宵,心思却不在这甜糯上。
“仔细烫着。”黛玉用自己的帕子擦了擦他沾着糖汁的指尖,帕子还是年前绣的那方,只是边角又被她用同色丝线补了两针——那日在荣庆堂被他攥得发皱,她回去连夜拆了重绣,针脚比先前更密,倒像是怕这情意漏了似的。
宝玉攥住她的手不放,指尖触到帕子上凸起的蝴蝶翅,心里忽然一暖。可这暖意刚漫到心口,就被窗外的风声卷走了大半。早上赖大媳妇来回话时,他在影壁后听见了几句,说是江南盐运司那边出了案子,牵连到了贾政从前题过字的一家盐商,顺天府尹已经派人来府里查问了三次。
“别胡思乱想。”黛玉见他眉峰紧锁,知道他定是又听见了什么闲言碎语,便往他碗里夹了块松仁糖,“老太太说过,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,咱们只管安安稳稳的。”话虽如此,她自己的指尖却有些发凉——昨儿紫鹃回来说,王夫人把库房里那套预备给她做嫁妆的点翠头面取出来了,说是要给史湘云打一对新镯子,这话听着就蹊跷。
贾母在上首看着他们,眼里的笑意比炭盆的火还旺,拉着薛姨妈的手絮絮叨叨:“你瞧这两个,从小就黏糊,如今大了倒更亲厚了。我看啊,赶在三月里把亲事定下,趁着天气暖和,也好让孩子们松快些。”薛姨妈笑着应和,眼角的余光却瞟向宝钗,见她正低头给贾母剥橘子,侧脸在灯影里白得像纸,指甲掐在橘皮上,掐出几道深痕。
宝钗忽然笑出声来,将剥好的橘子递过去:“老太太说的是,林妹妹身子弱,春天办喜事最相宜。前儿我在南边看见一种新出的苏绣,绣的是百子图,针脚细得跟头发丝似的,正适合给林妹妹做嫁妆单子。”她说得热络,声音却有些发飘,像被风吹得不稳的灯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