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真的会吗?”光绪不太相信。
“臣,相信会的,因为国家建设债券,真的很强势。”袁世凯言之凿凿:“越来越多的商家,已经开始拒收外国银币,只收国家建设债券。原来以墨西哥银币为主的上海地区,现在几乎停止流通墨西哥银币了。要知道,整个大清差不多有4亿多墨西哥银币,可想而知,国家建设债券该有多么的强势。”袁世凯双手托着1两银币,送还给光绪皇帝。
光绪捏起“辉大头”,五味杂陈地叹息道:“北方,北方,说什么也绕不开了是吗?人死了,还阴魂不散。”
在光绪无奈感叹的时候,戈辉手中也捏着“辉大头”,也在发着感慨:“这枚银币,发行到北京,上海,广东,长江沿线,会是一番什么景象呢?”
“只要我们禁卫军能一直赢下去了。”刘城十分坚信地说道:“我们的银币终将取代英美法日等国的银币,将他们逐出大清。”
“准备得怎么样了?”戈辉把玩着银币,随口问道。
“北京、青岛、上海、广州、汉口、西安、太原等地的特区系银行,都准备好了,正月初三,同时发行。”刘城立即回答。
“为什么选在初三?”戈辉问道。
“没有为什么,如果硬要一个理由的话,那就是‘三生万物’,代表着无限可能。”刘城说出了自己的理由。
“就这?”戈辉哭笑不得:“这算什么理由。”
“你硬要问,就是这个理由。”刘城很光棍地说道,然后自己也笑了。
呵呵……戈辉无奈地笑了:“你说什么,就是什么吧!”
刘城笑后,正色道:“自鸦片战争之后,短短六十几年的时间,外国银元已经占据了大清货币市场的五成以上,把银元输往大清,是列强争先恐后的大生意。大清的经济财富被无形中掏空,而北京的朝廷却浑然不觉,或者明明知道,却不作为,再或者就是,他们无能力。最可恨的是,很多外国银圆成色不到九成,甚至只有八成,比如日本银圆,勉强八成的成色,拿到大清来,照样按照足银兑换,让日本人赚银圆的差价。很多时候,外国银圆的市价更是高于足银,太可恨了。”
“确实如此”戈辉点头认可:“不过,话说回来,外国银圆能在大清站住脚,并快速扩张,也有很现实的原因。传统的银两太过落后,名目繁多,虚标严重,换算麻烦,交易成本居高不下,严重制约了工商业的发展,早就不适用这个时代了,而北京的朝廷又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,所以才成了今天的样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