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262小说网>历史小说>乱世攀鳞:寒门枭雄篡汉史> 第164章 这一切转变来得太快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64章 这一切转变来得太快(2 / 2)

魏武疑惑道:"但孤担忧羌族各部会有异心..."

"大王,"蔡邕语重心长地说,"以仁待民,民必以仁报君;以诚待民,民必以忠侍君。

这五年大王来爱民如子,将凉州从饥荒之地变为天府之国,百姓们无不感念大王的恩德,又怎会因一次刺杀而动摇?

若百姓知道大王遇刺却安然无恙,只会更加欢欣鼓舞,痛恨那些刺客。"

魏武陷入沉思。

确实。

若因惧怕百姓开智而造反,反而会失去民心。

真正的统治根基,在于让百姓发自内心地拥戴。

见魏武沉思,蔡邕又缓缓吟道:"地震前星辰偏移,日食时井水无影;君王宽厚则月晕圆满,诸侯肃穆则月缺如钩。

智者见微知着:踩霜知冰将至,踏露晓暑气临。该动时动,该静时静,盛衰消长皆循天理。身处太平可建功业,遭逢乱世能保性命,乐天知命,顺应自然。"

魏武虽未完全听懂这番深奥的道理,但仍捋须赞道:"好啊!蔡太常果然文采斐然!"

他话锋一转,"对了,孤听闻太常在撰写史书?可是真的?"

蔡邕闻言,神色黯然,长叹一声:"启禀大王,正是。如今大汉衰微,中原四分五裂,天下动荡不安。

老臣想撰写汉史,将这几百年的兴衰得失记录下来,给后世子孙留下些教训,以免重蹈覆辙。"

魏武闻言,嘴角微微上扬:"但我听说,天下人读史最大的作用,就是证明人们从来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。"

他站起身,在书房内踱步,声音低沉而有力,"秦人不暇自哀,而后人哀之;后人哀之而不鉴之,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。"

蔡邕听罢,苍老的脸上浮现出一抹淡然的微笑。

他望向窗外,目光仿佛穿透了时光:"大王所言极是。冬至黄钟应律,春风化冰鱼跃;夏至阴气始萌,秋露凝于芦苇。寒暑交替本是天道,治乱兴衰自有周期。"

他转回头,看向魏武,"然而,自黄帝战蚩尤,尧舜禅让,大禹治水,商周更替,至今已有数千年。

泱泱华夏积累的千年智慧,哪怕只有一人能够从中借鉴改进,那这些记载便有了意义。"

老臣的声音渐渐激动起来:"想想看,轩辕黄帝如何统合各部,尧舜如何选贤任能,大禹如何疏导洪水,商汤如何吊民伐罪,周文如何以德服人...

这些智慧若在我们这一代断绝失传,该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啊!"

魏武静静地听着,眼前仿佛浮现出华夏文明绵延不绝的画卷。

他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:"确实,千年文明若是在我们手中断绝,后人又要从头积累。太常此志可嘉。"他略作思索,"尚书郎鱼蒙文笔出众,可以协助太常修史。"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