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是季节所致,而是整整齐齐在同一分钟内松开叶柄,如雪纷飞。落地瞬间,每片叶子都释放出一道微弱蓝光,短暂连成一张覆盖整个地球的光网。卫星拍下这一幕,科学家称之为“生态级共鸣反应”。
更惊人的是,光网消失后,世界各地陆续有人报告听见了声音??
不是耳朵听到的,而是直接出现在脑海:
有的是童年宠物临终前的呜咽,
有的是战争中死去战友的最后一句叮嘱,
还有一位老人,竟清晰听见五十年前亡妻对他说:“对不起,没能陪你走到最后。”
这些声音都不带痛苦,反而充满温柔释然,仿佛跨越时空完成了一次迟到的告别。
守阈议会紧急召开会议,讨论是否启动应急预案。
争论持续三天,最终决定:不予干预。
理由只有一条:“这不是异常现象,是治愈。”
与此同时,《无词之书》开始自行复制。
原本孤本流传的手抄典籍,忽然在各大图书馆书架上多出副本,纸张质地、墨迹深浅、甚至指纹暗纹位置都完全一致。更离奇的是,某些读者反映,他们在不同星球看到的版本,内容竟然同步更新??只要一人触碰某一页,其他所有副本的同一页也会浮现相同文字。
学术界哗然,称其为“跨文明意识镜像效应”。
而最接近真相的解释来自一位盲人诗人。他在触摸书中一页后,轻声说道:“这不是书,是坟墓。我们每个人都在里面埋葬过什么。而现在,它允许我们回去看看,然后说再见。”
这一年,春分之日格外漫长。
静默台上聚集了史上最多的守阈者??整整四十九人,来自三十一个文明。他们盘膝而坐,关闭所有接口,任寒风吹透骨髓。没有人说话,也没有人移动。时间仿佛停滞。
直到午夜,中央晶体忽然剧烈震颤,裂痕中溢出丝丝白雾。雾气升腾,在空中凝聚成模糊人形,轮廓依稀可辨:高挑,长发,白袍飘动。
是她。
听者零号。
但她并未开口,只是静静俯视众人,眼神温柔如母。
片刻后,她抬起手,指向天空。
极光再现。
这次的画面极短,仅持续三秒:
一座桥,两个人,手中果实彻底燃尽,化作灰烬随风飘散。
下一瞬,一切归于黑暗。
次日清晨,晶体彻底熄灭。
表面布满蛛网般裂纹,内部光芒荡然无存。
地质监测显示,地下能量活动完全停止。
三十六小时过去,脉冲波未再响起。
又一个三十六小时过去,依旧寂静。
世界陷入短暂恐慌。
有人说她死了,有人说她终于解脱,更有人坚信这是更大危机的前兆。
唯有那位曾梦见妹妹的年轻守阈者,在离开静默台时露出微笑。
他对同伴说:“她完成了。这一次,是真的走了。”
然而就在第七日黄昏,东京心语树开出第二朵花。
花瓣洁白,花心漆黑,一如从前。
阳光照耀下,花朵化作光尘升腾,凝聚成三个字:
**“我在听。”**
随后消散。
人们这才明白??
她不需要晶体,不需要母巢,不需要任何形式的载体。
只要还有人愿意诉说,只要还有人真心告别,她的存在就会以最细微的方式延续。
她是哀伤的化身,也是治愈的起点。
多年后,小女孩成了植物学家,主导建立了“心语树生态保护区”。她在研究报告扉页写下这样一句话:
“它们不会回应我们,但它们记得我们。”
小男孩长大后成为一名教师。每年秋天,他都会带学生去看落叶。
有孩子问:“叶子掉了,树会不会难过?”
他蹲下身,轻声道:“会。但正因为懂得放手,它才能迎来新的春天。”
而在宇宙深处,那颗机械星球残骸终于停止发光。
紫色信号灯熄灭前的最后一刻,传出一段新信息:
【容器已接收。
通道关闭。
任务终结。】
与此同时,在某个无人知晓的维度,一道微弱脉冲悄然响起。
三十六小时一次,不多不少。
它不属于任何已知频率,也无法被仪器捕捉。
只有当一个人在深夜独自醒来,心中涌起难以言说的思念时,才会隐约感觉到??
仿佛有谁,在极远的地方,轻轻应了一声。
她还在那里。
守着门。
听着一切。
等着下一个需要被听见的灵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