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后,顾维钧再次开始了技术讲解和现场演示。这一次,他吸取了黄耀龙的建议,除了重点展示“龙芯一号”那令人惊叹的“超强纠错”能力外,还特别突出了芯片在其他方面的综合性能优势:
流畅的系统响应与导航: 他演示了基于“龙芯一号”的样机在播放DVD菜单、进行章节跳转、快进快退等操作时的响应速度,明显比市面上常见的方案更加流畅、迅速,几乎没有延迟感。这得益于“龙芯一号”内部高效的ARM+DSP异构架构和优化的系统软件。
卓越的音视频质量: 他播放了同一张高码率的DVD测试碟,与现场准备的、采用其他方案的对比样机进行AB对比。通过专业设备的测量和现场人员的直观感受,“龙芯一号”在画面细节还原、色彩饱和度以及音频的动态范围、解析力方面,都展现出了微弱但可感知的优势。这体现了顾维钧团队在模拟电路和音视频处理算法上的深厚功力。
高集成度与低外围成本: 顾维钧还展示了“龙芯一号”的参考设计原理图,强调其高度集成的特性,将CPU、DSP、MPEG-2解码、AC-3解码、伺服控制、ATAPI接口、甚至部分电源管理功能都整合在一颗芯片上,可以大大简化整机厂商的PCB设计复杂度,减少外围元器件数量,从而有效降低整机物料成本(BOM Cost)和生产难度。
步步高的技术团队看得非常仔细,他们不时地低声交流,并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什么。在演示过程中,他们也提出了一系列非常专业和尖锐的问题:
“顾博士,你们这颗芯片的实际运行功耗和发热情况如何?有没有进行过长时间的拷机测试?”一位负责硬件设计的工程师问道。 “芯片内部各个模块的时钟域是如何划分和同步的?高速接口的信号完整性如何保证?”另一位似乎是负责系统架构的负责人问道。
“伺服控制算法的鲁棒性如何?对于不同品牌、不同批次的光驱,兼容性有没有做过充分验证?”负责整机生产的工程师则更关心实际应用中的问题。
“MPEG-2解码算法是否完全符合标准?对于一些非标准的码流,兼容性如何?有没有进行过严格的认证测试?” “AC-3解码是内置硬解还是软硬结合?是否获得了杜比实验室的官方认证?后续的DTS支持计划是怎样的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