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时期,全球的移动通信格局正处在一个剧变的前夜。GSM(2G)在全球范围内如日中天,但其数据传输能力(最高仅9.6kbps)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人们对移动信息的需求。GPRS(通用分组无线服务)和EDGE(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)作为2.5G技术,开始崭露头角,承诺提供数十kbps甚至上百kbps的数据速率,让“手机上网”成为可能。而在更遥远的未来,基于码分多址(CDMA)技术的WCDMA(欧洲主导)和CDMA2000(高通主导)两大3G标准,正在国际电信联盟(ITU)的会议桌上激烈博弈,它们将带来兆比特级别的移动宽带体验,真正开启移动互联网时代。
林轩深知,未来十年,甚至二十年,整个科技产业最大的浪潮,将围绕着移动通信和移动互联网展开。而这场浪潮的核心驱动力,就是手机中的那颗“心脏”——基带芯片(负责处理通信信号)和应用处理器(负责运行操作系统和应用)。谁能掌握这两项核心技术,谁就能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高通(Qualm)正是凭借其在CDMA技术上的专利壁垒和芯片优势,即将开启其长达数十年的“专利霸权”之路。
启明芯绝不能错过这个时代!甚至,要凭借林轩的先知先觉,尝试去打破高通的垄断,走出一条不同的道路!
因此,移动预研团队的工作,从一开始就带有极强的战略性和前瞻性。
基带算法攻坚: 高志明亲自带领算法小组,重点研究GPRS/EDGE的核心技术,如信道编码(卷积码、可能开始接触Turbo码的早期概念)、调制解调(GMSK、8PSK)、以及更复杂的WCDMA/CDMA2000物理层算法(如扩频、RAKE接收、功率控制等)。他们不仅仅是理解标准,更是在林轩的“点拨”下(林轩会直接指出未来标准演进的关键方向和算法优化的重点),尝试进行创新和优化,目标是设计出更高效、更低功耗的算法实现方案,并将其固化为启明芯自己的核心IP。
射频前端(RFIC)探索: 移动通信的另一个难点在于射频前端,即负责接收和发射无线信号的电路。要在低成本的CMOS工艺上,实现支持多频段(GSM就有多个频段)、低噪声、高线性度、低功耗的射频收发器,在当时是一项世界级的技术挑战。团队中的几位射频专家,正在利用先进的仿真工具(可能是是德科技ADS的早期版本),探索各种创新的电路架构,如直接变频(Direct Conversion)、低中频(Low-IF)等,并开始尝试设计关键的单元电路,如低噪声放大器(LNA)、混频器(Mixer)、压控振荡器(VCO)等。林轩甚至“预言”性地指出,未来“全集成CMOS射频收发器”将是主流,鼓励他们大胆尝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