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过数日的辛勤劳作,一座座错落有致、温暖舒适的茅草屋拔地而起。这些茅草屋虽然简陋,但却凝聚了孩子们的心血和汗水。当他们走进自己亲手搭建的茅草屋,感受到里面的温馨和舒适时,心中充满了成就感。茅草屋为他们提供了遮风挡雨的栖息之所,让他们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有了家的感觉。
安顿下来后,为了实现自给自足的生活,他们开始开垦荒地,种植各种农作物。在耕种过程中,他们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。他们观察天气的变化,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,根据这些来选择合适的作物进行种植。春天,他们播下了玉米、小麦的种子;夏天,他们种下了蔬菜和水果;秋天,他们收获了满满的粮食。
从播种开始,他们就小心翼翼地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地里,然后轻轻地覆盖上一层土。接着,他们会根据土壤的湿度进行灌溉,确保种子能够吸收到足够的水分。在庄稼生长的过程中,他们会定期施肥,用自制的肥料为庄稼提供充足的养分。他们还会仔细地除草,防止杂草抢夺庄稼的养分和水分。每一个环节他们都精心照料,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。
在他们的悉心呵护下,庄稼茁壮成长。到了收获的季节,田野里一片金黄,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腰,饱满的玉米棒子挂满了枝头。孩子们看着这丰收的景象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他们品尝着自己辛勤劳动的果实,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满足。这些粮食不仅解决了他们的温饱问题,还让他们有了更多的信心和动力去建设这个家园。
他们的故事和勤劳的生活方式逐渐在附近传开,吸引了许多游民的关注。这些游民大多是因为生活所迫,四处漂泊,居无定所。当他们听说了孩子们的事迹后,被他们的团结、智慧和勤劳所打动,纷纷前来依附,希望能加入他们的生活,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。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,他们决定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村落,并将其命名为荆山小村子。
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个日益壮大的村落,大家决定推举一位村长。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和推选,大家一致认为李彭为人正直、善良且有领导才能,是村长的合适人选。李彭在村子里一直都乐于助人,遇到问题总是能冷静地思考并想出解决办法,深受大家的尊敬和信任。然而,李彭却十分谦逊,他知道自己虽然有一定的能力,但在建设荆山村的过程中,李熊出力最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