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一年的春闱,大雍帝国终于出现了不一样的结果,寒门学子也看到了希望。
只要他们好好读书,自身有才华,入仕并不是什么难事。
而糊名制度,也在这一年确立。
这一切,自然都是因为穿越而来的楚玉渊。
四月,已经是暮春,是初夏。
乾坤殿上,苏问道和沈毅,都显得有些紧张踌躇。
这是他们第一次在朝堂之上。
楚凌坐在龙椅上,谢若雪则是在帘子后面。
而楚玉渊,与诸多臣子在下面。
此时他的位置,离着苏问道和沈毅都很近。
“今年的科举,有了几篇不同于往年的文章,苏问道你是今科状元,便由你来说两句吧!”楚凌笑着说道。
科举,是帝国选拔人才的手段,今年选拔出来的,或许才是真正的人才吧。
当然,楚玉渊并不这般认为,考试考得好的,做事不一定做得好。
好在楚玉渊对苏问道和沈毅都有一定了解,自然不怕他们是绣花枕头,中看不中用。
“皇上,微臣一时间有些紧张,不知道该说些什么!”
“既然要说点什么的话,那便说说微臣的科考之路吧!”
苏问道的确是有些紧张的,但不一会儿,他便侃侃而谈。
说的是自己,但其实在暗指世家门阀把持朝政对帝国的危害。
王伯礼、谢端砚、高护、崔盛等人,此时皆是面不改色。
四大世家在朝中的根基,那是不消多说的,自然不是几句话就能改变什么的。
楚玉渊何尝不清楚这些?
但是,楚玉渊更是明白,要改变这些,并非是一朝一夕的。
“卿家这一路走来,的确不易!”楚凌顿了一下,道:“卿家文采斐然,不如留在翰林院如何?”
苏问道跪在地上,“一切但凭皇上吩咐!”
楚玉渊清楚,楚凌这看似询问苏问道的意见,但其实并非如此。
翰林院,那的确是很多人想去的地方。
只是进了翰林院,苏问道想要做事,恐怕是做不成的了。
但是苏问道没法子改变这一切。
既然如此,他还得站出来,“皇上,今科状元的文章,的确很好,但若是留在翰林院,定然有很多人有意见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