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千多人口的甘泉堡城寨不算大,它依山而建,后山绝壁上挂着一道飞瀑,瀑布流出来的水在城内可饮用和浇灌田地,出了城又流进护城河,然后再流向城外的农田。
农田里还有人在耕耘,赵灼一路问了几个农民后,从甘泉堡城门往东边走了四五里,算是绕过了甘泉堡的城墙,斜插过去,就贴着刀削斧剁般的山崖走了。
又走了一段,山体不再那么陡峭,再走没多远就看到一条可以登山的小路。
几人开始登山,起初十分陡峭,手脚并用,沿着山路爬了几十丈后平缓了很多,过一段松林遮日的山路,再攀高一段儿,翻上一个垭口,豁然开朗,这里已经能够俯瞰大半个甘泉堡。
甘泉堡修筑时背靠悬崖峭壁,其余三面山石围墙,城中粮田房舍,长街小巷,清晰可见。
继续往上爬,约半个时辰后,将近小山顶时终于看到一座小庙,山路也就到此为止了。
走近庙门,有个简单的牌匾,刻着“山神庙”三个粗糙的字,赵灼推开虚掩的庙门,进了一个小院。
赵灼看到院内一角有个茅厕,让两人先逛,自己去方便。
两位匠人走进正殿,屋内供奉了一个泥塑的山神像,案台上摆着几个贡碗,碗里放着豆饼和泉水。一盏油灯放在桌角,看样子夜里是点亮的。
两位匠人正在作揖拜山神,门口悄无声息的出现了一个身着灰袍、须发皆白的清瘦老者,他“呵呵”笑了两声:“两位朋友,来拜神啊。”
两人回头连忙拱手还礼:“我们四处闲逛,碰巧走到贵观,进来拜拜。”
一阵山风吹过,老者鹤发飘舞,林间松香扑鼻而来,刘瀚说道:“老先生鹤发童颜、仙风道骨,莫非是这山里的神仙?”
老者哈哈一笑,捻动胡须,说道:“徒费米粮的山间老叟而已,哪里是什么神仙。这两位朋友,敦敏朴素,老朽贸然一猜,可是靠手艺吃饭的?”
两人惊讶相对一眼,刘瀚叹道:“先生果然神仙也!”
赵灼此刻如厕归来,走近老者仔细一看,满脸笑容道:“十年不见,仙长还记得我吗?”
老者回头仔细看了看赵灼,眼睛瞬间一亮,笑的更加爽朗:“啊呀,赵家小友,多年不见,你可沧桑了不少啊。呵呵,快来,快来,一起去茶室喝茶叙旧。”说着拉起赵灼的衣袖朝西配房走去。
西配房里简简单单的一张方桌,几把木凳,旁边一个小童在煮水。
老者摆好陶杯,每个陶杯中投入几颗红黑色的小果,童子用开水冲泡,小果子在水中翻滚起来,看样子不是茶叶。
稍许,老者先抿了一口,解释道:“本地特产,狗血子,养肝明目,但喝无妨。”
三人端起陶杯,品了一下,回味有些甘甜。
“时常有些香客、朋友到访,本地茶叶稀缺,老朽就用这山里长的野果泡茶,味道竟也不错。”老者娓娓道来,就像接待时常走动的朋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