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番话,结合京城官员对钟家跋扈的普遍不满,以及边疆局势的真实情况,一旦传开,必然会在朝堂和军中底层引起议论。
刘三领命而去,他带着几名最机灵的手下,化装成普通的商贩,悄然进入了京城。凭借他昔日混迹江湖练就的手段,他很快便找到了那些隐秘的渠道,将秦武的礼物和消息准确无误地送到了目标人物的手中。
京城,某个御史大人的府邸。这位御史大人素来以公正敢言着称,却也因屡次弹劾权贵而遭受排挤。当收到一份精美的丝绸和几颗价值不菲的宝石时,他感到十分意外。细看丝绸的品质,连见惯了天下贡品的他也不由得赞叹。
再听送礼之人看似无意中透露的边疆消息,以及对边军将士困境的感慨,他心中一凛。联想到最近兵部关于调兵的奇怪公文,以及自己派往北疆的门生传回的一些只言片语,他对钟家父子的图谋隐隐有了猜测。
同样的场景在京城各处上演。那些与钟家不对付的官员,在收到秦武的礼物和信息后,更是心照不宣。他们深知钟家势力的膨胀对自身构成的威胁,而秦武在北疆的崛起,或许是牵制钟家的一个重要力量。
于是,在田霄护军都尉和陈立都尉的推动下,朝堂上关于此次调兵的议论声日益高涨。有御史提出质疑,认为战事未靖,不应轻易调动边军精锐;有文官分析利弊,认为长途调兵劳民伤财,且可能影响北疆防御体系的完整;甚至兵部内部也有一些官员,在收到秦武“送来”的边疆实情后,开始对钟离上将军的命令产生了抵触情绪。
这些质疑和阻力,虽然未能完全取消调兵的旨意,却成功地拖延了其执行进程,并使得钟离和钟横的图谋暴露在了更多人的视线之下。他们原本想借此机会光明正大地削弱秦武,却不料秦武不仅没有乖乖就范,反而利用财富和信息,在京城搅动了一池浑水。
在京城附近驻扎的秦武,收到了田霄和陈立传来的消息。得知自己的策略奏效,调兵之事已被搁置,且朝堂上对钟家的质疑声渐起,他心中稍松了口气。
此番利用财富进行政治运作的尝试,超出了他的预期。他不仅保住了临塞城的兵力,更在京城高层制造了有利于自己的局面,也让萧远看到了他除了军事才能之外,在权谋和财力运用上的天赋。
千里之外的临塞城,萧远收到了秦武传来的最新消息。得知秦武不仅化解了危机,还在京城给钟家制造了麻烦,他抚须而笑,心中对秦武的倚重又深了几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