崔婉若有所思地点点头,"难怪后世医家都称《伤寒论》为'方书之祖',它不仅是一部临床指南,更是一部理论巨着。"
苏瑶转过身,目光温柔地看着崔婉,"所以,你在读《黄帝内经》的时候,一定要结合《伤寒论》来理解。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掌握中医的精髓。"
崔婉听得入神,手中的茶已经凉了,她却浑然不觉。"听你这么一说,我忽然觉得,《黄帝内经》和《伤寒论》就像是一对师徒,一个讲理论,一个讲实践,两者缺一不可。"
苏瑶轻笑出声,"这个比喻很贴切。其实,中医的学习就是这样,既要掌握理论,也要懂得实践。而《黄帝内经》和《伤寒论》正是中医理论和实践的两大基石。"
原本专注聆听的双眸瞬间一亮,恰似夜空中陡然绽放的烟花,璀璨夺目,那股子兴奋劲儿仿佛要从眼中溢出来。她情不自禁地微微前倾身体,双手下意识地轻轻交握,声音里满是按捺不住的欣喜:“那可真是太棒了!我最近正为这事发愁呢,就像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迷了路,完全不知道该从哪儿踏出第一步,你这可真是雪中送炭啊!”
苏瑶见状,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浅笑,动作娴熟地从随身的挎包里掏出一本封面简约的笔记本,又抽出一支精致的钢笔。她微微低头,眉眼间满是专注,笔尖在纸面摩挲,“沙沙” 作响,不过片刻,便行云流水般写下了几本书的名字。随后,她轻轻撕下那页纸,动作优雅地递到崔婉面前,语气轻柔却又带着几分专业的笃定:“你瞧,这几本书都是我精心筛选过的,内容编排得深入浅出,特别适合像你这样刚接触中医经典的初学者。书里把《黄帝内经》里那些高深晦涩的知识,拆解成一个个通俗易懂的小板块,还穿插了不少生动有趣的案例和现代解读,保准你读起来轻松又上头。等你把这几本书吃透了,打下扎实的基础,咱们再一起探讨《黄帝内经》里更深奥、更精妙的内容,到时候,你对中医智慧的理解肯定会上升好几个层次。”
苏瑶和崔婉坐在靠窗的位置,暖煦的阳光透过玻璃,洒在她们的肩头。苏瑶侃侃而谈,分享着自己研读中医经典的经验,末了,她从包里掏出纸笔,飞快地写下几本对研读《黄帝内经》大有裨益的入门书籍,字迹在纸页上流畅地舞动,仿佛在编织着通往中医知识殿堂的密码。
“给,这几本真的很不错,保准能帮你轻松入门。” 苏瑶微笑着,将纸条递向崔婉,眼神里满是热忱与期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