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光县的桃花开得正盛,粉白的花瓣随风飘落在县衙的青石台阶上。曹操的离去如同一声惊雷,在这个边境小县激起了层层涟漪。
郭图站在县衙后院的桃树下,手中捏着一份刚刚送来的竹简。
他二十出头,面容清瘦,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,仿佛能洞穿人心。作为袁绍帐下谋士,他本不该屈就一县之令,但眼下情势特殊,他不得不暂时接过这个担子。
“郭令,这是今日各县送来的军报。”一名小吏恭敬地递上另一卷竹简。
郭图接过,指尖触及冰凉的竹片,不由得想起三日前那个混乱的清晨。曹操走得匆忙,只留下一封简短的辞呈和一枚县令印信。郡守府连夜召开会议,最终决定由他——袁绍帐下的谋士郭图,暂代东光县令一职。
郭图接过竹简,指尖在粗糙的竹面上摩挲。他展开一看,眉头微蹙。
上面详细记载着东光城西二十里处,有近百人聚集祭拜“中黄太乙”的情形。
几个村庄的百姓聚集,唱诵《太平经》,这不是好兆头。
“传令下去,加派一队士卒前去巡查。”郭图沉声道,“记住,不要惊动百姓,只需暗中监视。”
小吏领命而去,郭图转身望向北方。
那里是南皮,袁绍的大本营。得益于逢纪、许攸、郭图、荀彧等人的提前规划,袁绍控制下的八个县——南皮、高城、重合、浮阳、东光、武县、阳信、修县——都已建立了完备的防御体系。
每个县常备五百人的守城部队,如同一张无形的网,牢牢控制着这片土地。
东光和修县因为太平道活动频繁,守备人数已略有增加。
而阳信——那里有渤海郡最富庶的盐田。盐铁之利,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。为此,袁绍特意在阳信增加了五百人,专门看守盐田及沿途运输。
“大人,蒋将军求见。”侍卫的声音打断了郭图的思绪。
“让他进来。”
蒋义渠大步走入后院,甲胄在阳光下闪着冷光。他是袁绍麾下孝义营的统领,一个从行伍中摸爬滚打出来的悍将。
“郭先生,”蒋义渠抱拳行礼,“主公命我来询问东光县防务交接情况。”
郭图微微一笑:“一切顺利。曹孟德虽走,但县衙运转如常。我已命人清点库府,登记户籍,三日后便可呈报主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