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74章 莴苣(2 / 2)

朱瞻基笑了笑,毫不在意,接着算账:“按三百文一根来算,一座棚子装四百根黄瓜,那么一个冬天下来,单凭一个棚子就能轻轻松松赚到一百多两银子。

五成利润的话,我一个棚子能得到六十两,而一个难民轮换着照看的话,一个人能管五座棚子,也就是一个冬天挣个两三百两银子。”

“两三百两银子?”

朱高炽听到儿子计算的结果,吃了一惊。

这可不是小数目,有了这么多银子,简直可以在许多地方买上百亩的好田了。

这哪里还是难民?这样下去,这些人很快就会变成富户了吧?

朱瞻基没理睬自己老爹一脸的惊讶,他这种算法其实还算是保守的。

毕竟他不会只种黄瓜,这个时代蔬菜品种很丰富。

各类瓜果、豆类,加上其他蔬菜,加起来不下百种。

尽管难民赚得多,但实际上他的收益更多。

无论是温棚还是种子,这些费用都由他承担。

一个棚子的收入他与难民对半分,仍能拿到六十两。

扣除各项成本后,大概还能盈利三十五两,十座棚子一亩地就有三百五十两。

若是有万亩温棚,他差不多能赚三百五十万两;十万亩的话,就能赚三千五百万两。

应天府有上千万人口,刨去一部分贫苦农民和军户等。

至少十几万有能力消费反季节蔬菜的人还是很容易找到的。

不仅如此,如果十万亩温棚落地,可以安置将近两万难民。

让两万人在一个冬天实现脱贫,接近甚至超过小康水平。

这些人有钱后,必然会推动应天府的经济发展。

毕竟这些人都是外来者,若想留在应天府,肯定会在各方面投入资金。

朱瞻基并没有向父亲提及长远的经济规划,只是挑了个傻爹感兴趣的话题说道:

“有了资金,无论这些难民选择在应*家,还是回乡购置田产,都是可行的。”

看着傻爹震惊的表情,他稍作停顿,接着说道:“我计划效仿太爷爷的做法,在应天划出百亩左右的土地建房,专为安置这些难民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