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时候想干嘛干嘛,别说诺尔贝,十三岁的爱迪生,四岁的特斯拉,负七岁的居里夫人,一网打尽,吃尽专利发明红利,后半辈子肯定是不愁了。
“安倍秦明,十九世纪科学先驱,二十世纪科学家之父,这个名头还不错。“
秦明甚是满意,妖怪什么的怎么可能存在呢?要相信科学。
“马克思、恩格斯好像也是这时代的人,都四五十岁了,小日子过得不尽人意。”
“不过还是别碰了,省得404,先搞钱。”
秦明拿出军配团扇,翻来覆去研究了一下,没啥头绪。
“先放放吧,观摩一阵子再说,真要去找甲州宝藏,还可能遇上大天狗,一桥庆喜净吓唬人,要是盯着宝藏的不止一个妖怪组织,就更麻烦了。”
“还是想别的办法。”
“干脆....写书?”
秦明想到了个办法,出书。
为什么人人都喜欢写什么《萝卜百珍》、《豆腐百珍》?
老嫖客去了吉原,为什么还要写《吉原细见》?
除了兴趣使然,再就是赚钱。
如果这能到《吉原细见》这种家家户户购有一册的程度,资助诺尔贝研究出炸药,绰绰有余。
而且出书除了挣钱,还有影响力。
这也是秦明所看重的,他帮着达尔文出版《物种起源》,不就是为了借着“洋人”的影响力,淡化人们对妖怪的认知吗?
“一开始先不用出一整本书。”
“可以借着幕府即将刊印的报纸,先连载一部分。”
“看看反响以及人们的接受程度。”
“以幕府对报纸的看重,肯定会大肆宣传,到时候我想表达的东西,也会随着报纸扩散开来。”
“基数一旦上去了,相信妖怪不存在的人,就会多起来。”
“而且第一份报刊寓意极大,即使销量不好,幕府也会硬着头皮办下去,更不会让投稿的人亏本。”
秦明越想越觉得可行。
“就写推理小说吧,三五期报纸一个案子,正好能将我之前对妖怪的推理化用进去,写实又有代入感,人们也喜欢。”
“光凭我自己探案推理,还不一定能遇到多少妖怪案子,忽悠也不可能次次完美圆上,还不如写些看似妖怪作祟的案件然后推理一番,以正视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