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始四年(公元243年)春天,曹芳迎来了他人生中的重要时刻——加元服。这意味着他已经长大成人,可以亲理朝政了。加元服仪式结束后,他高兴地赏赐群臣,与大家一同庆祝。四月乙卯日,曹芳又立甄氏为皇后,还大赦天下,希望能给国家带来新的气象。然而,五月初一,却发生了日食,且是日全食,天空瞬间变得黑暗,仿佛预示着未来的风雨。
到了七月,曹芳为了缅怀那些为魏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先辈们,下诏在太祖庙庭祭祀故大司马曹真、曹休、征南大将军夏侯尚等一众功臣。这一年的冬天十二月,远在海外的倭国女王俾弥呼派遣使者前来魏国,献上珍贵的礼物,魏国与倭国之间的友好往来。
正始五年(公元244年)的春天,二月的微风轻柔地拂过洛阳城,却未能吹散朝堂上的紧张气氛。曹芳坐在高高的御座之上,神色凝重地下达诏书:令大将军曹爽率领大军征讨蜀汉。这一决策,让朝堂瞬间陷入议论纷纷之中,有人认为这是开疆拓土的良机,也有人担忧此举会让魏国陷入战争的泥沼。
时光匆匆,转眼间到了四月初一,天空突然出现日食,日光渐渐被黑影吞噬,天色变得昏暗起来。在古人眼中,这是不祥之兆,一时间,民间流言四起,人心惶惶。
五月癸巳日,曹芳在学业上又有了新的成就,他将《尚书》研读通透。为了表达对先圣的敬重,也为了彰显自己对学问的重视,他效仿之前的祭祀之礼,命太常带着太牢之礼前往辟雍祭祀孔子,让颜渊配享。祭祀结束后,他还兴致勃勃地赏赐了太傅司马懿、大将军曹爽以及为他讲解《尚书》的侍讲们。
然而,前线的战事却并不顺利。五月丙午日,大将军曹爽灰溜溜地率领大军返回。此次征蜀,耗费了大量的人力、物力,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战果,朝堂之上,对曹爽的质疑声越来越大。
秋天八月,又一则噩耗传来,秦王曹询病逝。曹询的离去,让曹芳心中满是悲痛,他失去了一位亲人,也让魏国的宗室力量有所削弱。
九月,鲜卑族主动归附魏国。这原本是一件好事,为了安置这些鲜卑人,魏国在辽东设立属国,并建立昌黎县,让鲜卑人在此安居乐业。这一举措,加强了魏国与鲜卑族的联系,也为边境的稳定带来了一丝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