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262小说网>历史小说>白话三国志> 第48章 三少帝纪第七节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48章 三少帝纪第七节(2 / 2)

十一月甲午,考虑到陇右四郡以及金城地区连年遭受敌军侵扰,不少人或是逃亡,或是投降敌军,而他们留在本土的亲戚们整日惶恐不安。曹髦为了安抚民心,宣布特赦这些地区的百姓。癸丑日,他又下诏说:“之前洮西之战,许多将士和百姓或是战死沙场,或是溺亡在洮水之中,他们的骸骨至今还暴露在荒野,无人收殓。朕每每想到此事,都痛心不已。现命令征西、安西将军,各自率领部下,在战场以及洮水沿岸寻找那些阵亡者的尸体,将他们收敛埋葬,以告慰生者和死者的在天之灵。”

甘露元年(公元256年)的春天,正月辛丑,轵县的一口井中惊现青龙。消息传来,众人议论纷纷,在那个迷信祥瑞灾异的时代,这一奇异景象,被视作上天对魏国的某种暗示,有人暗自期许,这或许是魏国走向昌盛的吉兆。

乙巳日,沛王曹林薨逝的噩耗打破了这份因祥瑞带来的短暂喜悦。曹林的离世,让魏国皇室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,也让朝堂上下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伤。

二月丙辰,高贵乡公曹髦在太极东堂大宴群臣。酒过三巡,曹髦兴致渐起,与侍中荀顗、尚书崔赞、袁亮、锺毓、给事中中书令虞松等人谈论起礼典。话题逐渐深入,曹髦不禁感慨起历代帝王的功绩与品性,他眼神中透着对往昔盛世的向往,缓缓说道:“夏朝衰落之时,后相几乎覆灭,少康却能收集夏朝旧部,恢复大禹的功绩;高祖刘邦出身低微,却能率领豪杰,平定秦、项,统一天下。这两位君主,皆有着非凡的才能与谋略,堪称当世的大贤。依诸位看来,论及功德,谁更胜一筹呢?” 荀顗等人听闻,连忙起身回应。

荀顗恭敬地说道:“陛下,天下乃重器,帝王之位受于天命,唯有圣德之人顺应时机,才能开创帝业。少康虽功德显着,却只是中兴之主,与世祖刘秀可归为一类。至于高祖刘邦,臣等认为他的功绩更为突出。”

曹髦微微颔首,却又提出不同见解:“自古帝王,其功德、言行各有高低,并非创业之君皆优,继承之主皆劣。商汤、周武王、高祖刘邦虽都承受天命,建立帝业,但他们的贤能程度仍有很大差异。少康、殷宗的中兴之美,夏启、周成的守文之盛,与汉祖相比,论德行、功绩,我认为他们更优,而非更劣。只是他们所处时代不同,所成就的功业之名也有所差异罢了。少康在夏朝灭亡后,沦为诸侯的奴隶,四处逃难,九死一生。但他能广施仁德,谋划复国,最终消灭过、戈,恢复大禹的基业,祭祀祖先,光复旧物。若不是他品德高尚、仁爱宽厚,怎能成就这番功勋?而汉祖刘邦,趁秦朝土崩瓦解之势,凭借一时的权势,依靠智谋和武力成就帝业。但他的言行举止,多有违背圣人规范之处:作为人子,多次让亲人陷入危险;作为君主,囚禁贤能的丞相;作为父亲,却无法保护自己的儿子。他去世后,国家几乎陷入倾覆。若让他与少康互换时代,或许难以恢复大禹的功绩。如此看来,少康的地位应高于汉祖,诸位不妨再详细讨论一番。”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