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吾皇万岁,万岁,万万岁!”
考生们的声音整齐而洪亮,在大殿内回荡。
皇上微微颔首,威严的面容上露出一丝满意的微笑,缓缓地站起身,目光扫过下方的考生,朗声道:“诸位学子,今日殿试已毕,望你们皆能金榜题名,为大恒奉献力量。”
太子高悠听到皇上的这番话,脸上露出一丝宽慰之色,轻声道:“父皇,这些学子们皆是大恒的栋梁之材,今日殿试,定能选拔出真正的贤才。”
皇上点了点头,挥手让收卷官收卷。
收卷官小心翼翼地将每一位考生的卷子放进特制的箱子里,然后贴上封条,恭敬地送到集贤殿。
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,仿佛那箱子里装的不是试卷,而是大恒朝的未来。
考生们在太监的引领下,缓缓离开皇宫。
他们有的面带微笑,似乎对自己的成绩充满信心。
有的则是神情紧张,紧紧握着拳头,似乎在等待着命运的裁决。
还有的则是神情木然,仿佛已经对结果不抱希望,只是机械地跟着人群前行。
考生们离开金銮殿后,大殿内一片空旷,皇上高坐在龙椅之上,龙目微闭,似在沉思。
殿内的气氛庄严肃穆,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。阳
光透过高高的窗户洒在殿内,为这庄严的殿堂增添了几分威严。
片刻之后,皇上缓缓睁开双眼,目光如炬,扫视着殿内的几位大臣。太子高悠站在左侧,神情专注,目光紧紧盯着皇上。
左丞相厉刚站在右侧,面沉如水,眼神锐利。
右丞相曾文修站在中间,神情沉稳,目光中透着一丝睿智。
翰林院大学士林杰儒和文华院大学士韩鞅则站在右后方,两人皆是满头白发,面容慈祥,眼神中透着一种学者的儒雅与庄重。
皇上微微抬手,声音洪亮而威严:“高悠、厉刚、曾文修、林杰儒、韩鞅,你们五人听旨。”
五人齐齐躬身,齐声道:“(儿臣)臣在!”
皇上微微颔首,目光依次扫过他们,朗声道:“此次殿试,关乎我大恒朝的未来。朕决定让你们五人为阅读官,负责评选出前十名考卷,呈朕御览。”
高悠听到皇上的旨意,上前一步,恭敬道:“父皇,儿臣定当竭尽全力,确保评选公正无私。”
左丞相厉刚微微点头,沉声道:“臣定当尽职尽责,不负皇上重托。”
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,透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