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262小说网>历史小说>明末: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> 第24章 第一个代理商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4章 第一个代理商(2 / 2)

“民哥,我不是很明白,为何要做这代理商?我们自己出售,或者多找几个商贩出售,岂不是更好?”李升有些失落。

周怀民笑道:“李升问的好,原因有三:”

“其一:预支一笔资金。我们需要快速积累起一笔资金来铺开农会。这代理金便是以提前透支我们在巩县市场的布匹利润为代价,而快速获得的一笔当下急需的资金。”

“其二:铺开巩县市场。之前我讲过周家沟市场的运作逻辑,但周家沟市场实在太小,比如我们下月一共发给社兵及织工二百两工钱,那么社兵及织工在周家沟杂货店的消费金额可能在一百两左右。利润在二十两左右,再提高周转效率,也没办法满足我们养社兵来保护我们,养织工来持续运转生产。所以需要快速铺开巩县市场。闫记本身有商队和门面,可以借助他提高资金运转效率。”

“其三:掌控定价权。所有代理商售出咱们货物的售价,必须由我们来制定价格,价格也不是固定的,而是随时调整。商契第一条即有讲明,他们必须配合,目的是为了保护村民。”

刘掌柜道:“我们提高售价,他们当然配合,如果我们降低售价,他们不配合呢?”

周怀民道:“这样的话,他就违约,按照约定,我们可中断对他的供货,另择代理商占领他的市场。”

现在的明末,是卖方市场,不是买方市场。

以棉布为例,当前的大明市场上,生产环节为:家庭自己种植棉花,手工作坊生产轧棉去籽、纺纱、织布。

流通环节为:各布商通过自己的牙商到乡下收货。也有独立的牙商,到乡下收货,并把货转卖给各个布商。

贩售环节为:大商号从各布商手里收布,要么贩运走私出海,要么通过运河运到临清,再转卖至张家口,供应西北一带。

整个环节,最没有定价权的便是家庭女织户。

而周怀民通过管辖众多代理商,掌握了市场定价权。

一是可以保障劳工利益。最起码在周记有话语权的厂坊里可以。

二是可以指挥冲击敌对市场。比如利用自己未来的厂坊优势,进行降价倾销,冲垮敌对市场的经济产业链,从而让其自乱。

三是通过代理商的本地能量触角,快速延伸到各个市场,对市场内的商人实现技术扩散,对市场的消费者实现舆论扩散。

针对商人的技术扩散,其实对摧毁本地的经济和意识形态,更有杀伤力。因为金钱就是人心。

这些只是周怀民内心的想法, 不足以和众人言明。

张国栋听了,点了点头:“如此说来,这代理商确实对我们目前有利,我总结一下,一是预支资金,二是铺开本县市场,三是掌控定价权。只是咱们目前实力不济,先用闫记的布商实力还起势。”

周怀民道:“正是,不过任何事物都有其矛盾性,只是眼下是我们急需的。”

李升道:“那怎么杂货店什么时候能开业呢?”

这时门外传来一声:“不好了,不好了!”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