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三十里分为三个路段,大峪沟至周家沟为一段,周家沟至焦沟,为二段,焦沟至县城为三段。需三个筑路商。“
“每个筑路厂需自行招募附近劳工,劳工午时要管饭,按照筑路标准,需在一个月内完成。大家可有异议?”
付老爷的管家赶忙问道:“一个月是不是不太够用?”
黄知事讲:“再有一个多月,小麦就开始收割,劳工都要各自回家收麦,哪里还顾得上修路。如今趁着各农会的麦地刚浇上水,各村民尚有农闲,需赶紧筑路。”
“现在三个筑路厂和两个采砂厂的名额,大家可以选择和报价。”
黄必昌讲完,下面立刻乱了起来,各家老爷管家带着自己的账房都在悄声商议,算盘声噼里啪啦响。不一会,就有人喊道:“三段筑路厂,一千五百两。”
“二段筑路厂,一千四百两。”
“……”
付老爷看着自己管家报的三段,加了利润四百两后,出价一千三百两,心里不解,这周会长出了将近几千两的银子,钱都让下面各位老爷赚走了,自己就落了一个路。
关键是这路,又不是只周家沟村里的,这也是为各村免费修路,特别是自己的焦沟,也是沾了光,自己还净赚几百两。
他实在忍不住,悄声和旁边的周怀民问道:“周会长,你们不仅不赚钱,还要白白拿出四五千两,这是为何?”
“当然是为了造福乡里。”周怀民呵呵笑道。
付老爷眯眼点头,捋了捋黑须,这小子不老实。这场面话,谁信啊。他摇了摇头。
周怀民见他不信,遂问道:“付老爷如不信,你可说出我从中赚了几文钱?”
付老爷当然说不出,这还净亏几千两呢。
周怀民道:“要想富,先修路。咱们农会的主旨就是让村民们都富起来,农会也就富起来,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,付老爷可是要大力支持啊。”
这乡里之间的乡贤,凡捐资铺路架桥,都是极大的善举,要记入地方志和刻碑留记的。
这周怀民捐资不说,其志在农会富民。虽说是大大的善举,但也未免太大了些,让人有些难以琢磨。
付老爷心道,我当然支持,几百两银子,平时也不是那么好赚的,如今有了赚钱的机会,自己又有门路,才能坐到这里,参与这又挣钱,又落名声的大好事。真是庆幸自己当初听了儿子的话,入了农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