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宝瓶洲最东端的雾隐滩头,李寒衣的霜华剑突然在剑鞘内轻颤。她望着远处被海雾笼罩的七座连岛,剑穗上凝结的冰晶竟泛出暖红——那是陈平安当年在剑气长城留下的"望乡"剑意,唯有临近故旧之地才会显现。
"师叔,这雾里有剑气。"年轻剑修踩着破冰剑悬停半空,剑尖倒映着雾中若隐若现的朱红灯塔,"灯塔上的铭文...像是老剑仙陈清都的笔锋?"
李寒衣指尖抚过剑穗,想起二十年前在长城见过的雾中。那时陈平安曾说,东宝瓶洲的雾隐宗擅长"以雾为纸,以心为笔",每道雾痕都藏着过往行人的故事。此刻海风送来的雾气里,竟混着极淡的炊饼香,与皑皑洲剑碑下的烟火气隐隐相通。
雾中忽然传来三声清越钟鸣,七座连岛间的海面自动分开,露出用珊瑚礁砌成的码头。码头尽头立着个身着青衫的中年人,腰间悬着柄竹节短棍,棍头嵌着半块碎瓷——正是当年陈平安送给雾隐宗的"护雾符"。
"寒衣仙子远来,雾隐宗有失远迎。"中年人抬手作揖,碎瓷片在雾中划出"安"字,"在下雾隐宗执事江墨,奉观主之命,在此恭候皑皑洲贵客。"
赵破阵的寒铁刀突然发出嗡鸣,刀柄红绳与雾中剑气共鸣:"你们观主,可是当年在长城替陈平安补过瓷碗的那位?"他望着码头石缝里钻出的淡紫小花,花瓣竟呈剑形,"老子的刀在雪地里埋了三天,怎么到这儿还觉得浑身发暖?"
江墨微笑着指向连岛最高处的观海楼:"观主常说,东宝瓶洲的雾,是剑气长城的雪化的。"他转身引路,竹节棍轻点水面,竟在雾中踏出刻着灶王爷画像的石板路,"三位可知,贵洲的刘财神上月刚走,临走时在观海楼留了半串金精铜钱,说是给雾隐宗的'雾税'。"
穿过七重雾障时,李寒衣忽然看见雾中浮现出无数虚影——有渔妇在礁石上补网,有孩童用贝壳舀雾水喝,更有老匠人在雾中锻造兵器,锤头落下时竟溅出火星。这些虚影皆被淡金色的雾线串联,细看竟是陈平安当年在长城画过的"人间百景图"。
"雾隐宗的雾,能记人间事。"江墨抬手接住一片雾花,花影在掌心化作半碗热粥,"当年陈平安路过此处,用半块碎瓷片替我们镇住了翻海妖,却留下句话:'雾里藏的不是仙,是凡人的烟火心。'"
观海楼前的露台上,雾隐宗观主正对着海面擦拭瓷碗。碗沿缺了口,却用金线缠着剑穗状的纹路,正是陈平安当年修补的"望海碗"。他转身时,李寒衣发现其袖口绣着细密的雾纹,每道纹路都对应着东宝瓶洲的地脉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