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世忠滑州大捷的消息,如同寒冬里的一把烈火,瞬间点燃了汴京城内濒临熄灭的希望。南薰门城楼上下,爆发出震天的欢呼,压抑多日的悲愤和绝望,仿佛找到了一个宣泄口。士兵们相互传递着这个鼓舞人心的消息,眼中重新闪烁起光芒。
赵桓站在临时搭建的指挥棚内,听着外面传来的欢呼,脸上却没有太多喜色。他比任何人都清楚,韩世忠的数千兵马,对于城外数十万金军来说,依旧是杯水车薪。滑州之捷更多的是象征意义和对敌军后勤的打击,想要靠此解围,无异于痴人说梦。
真正的危机,从未解除。粮草日益枯竭,兵员伤亡惨重,城防器械匮乏……这些如同跗骨之蛆,依旧在蚕食着这座孤城的生机。
“陛下,韩将军三日内即到,军心大振,此乃天佑我大宋啊!”李纲快步走进来,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。
“是啊陛下,只要我们再守住三日……”吴敏也跟着进来,眼中同样闪烁着希望。
“三日?”赵桓转过身,看着两位殚精竭虑的重臣,声音带着一丝疲惫,却异常冷静,“三日之后呢?就算韩将军冲破重围,又能带进来多少兵马?多少粮草?能解汴京之围吗?”
李纲和吴敏脸上的笑容僵住了。他们知道官家说的是实话。
“金贼四面强攻虽暂缓,但其主力尚在,宗望亲临城下,必有后手。”赵桓走到地图前,手指重重地点在汴京城上,“我们不能将所有希望,都寄托在韩将军这一支援军身上。汴京,必须自救!而且,必须找到足以扭转战局的……奇兵!”
奇兵?李纲和吴敏对视一眼,皆是满脸困惑。如今城内精锐尽出,姚王覆灭,种师道重伤,哪里还有什么奇兵?
赵桓看着他们茫然的表情,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无力感。他穿越而来,最大的优势便是对历史的了解,知道那些在未来会大放异彩的名将贤臣。然而,自穿越以来,他一直被卷入层出不穷的危机之中——夺权、平叛、应对金军猛攻、清理内奸……桩桩件件都关乎生死存亡,耗尽了他几乎所有的心力。
他不是不想提前发掘人才,但他又能找谁?历史上的名臣良将此刻大多声名不显,散落各处。他空有记忆,却缺乏具体的信息渠道和足够的时间去一一甄别、提拔。而且,贸然提拔一个毫无根基、资历浅薄的年轻人,在如今这论资排辈、派系林立的朝堂和军中,不仅难以服众,甚至可能引来不必要的猜忌和麻烦。
所以,他只能优先任用那些已经崭露头角、且在历史上证明了能力和忠诚的人物,如李纲、种师道,寄望于韩世忠这样的外援。这是一种无奈,也是一种现实的选择。
但是现在,现实已经将他逼到了绝境。姚王覆灭,种师道重伤垂危,韩世忠远水难解近渴……他必须冒险了!必须动用他最后的底牌——那份超越时代的记忆!
“岳飞……”赵桓低声吐出这个名字,声音不大,却仿佛带着某种魔力,让空气都为之一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