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德殿。
这里是皇帝日常处理政务、召见大臣的地方,虽然也受到些许战火波及,但主体尚算完好。此刻,殿内气氛庄重而肃穆,却又隐隐透着一股劫后余生的激动和……对未来的期盼。
李纲、吴敏、许翰等文臣站在左侧,韩世忠、种师中、折可求等武将站在右侧。每个人都穿着朝服或戎装,脸上带着疲惫,却难掩眼中的兴奋和对上首那位年轻帝王的敬畏。
尤其是韩世忠等外来将领,他们虽然早已听闻官家亲临城头、死守不退的壮举,但此刻亲眼见到这位面容虽显苍白虚弱、眼神却锐利如鹰的年轻天子,心中更是震撼不已!这哪里是传闻中那个懦弱的君王?分明是一位杀伐果断、胆气冲天的铁血雄主!
当赵桓在张望的搀扶下,略显虚弱却异常坚定地步入大殿,缓缓坐上那象征着至高权力的龙椅时,所有人都齐刷刷地跪倒在地,山呼万岁!
“臣等叩见陛下!吾皇万岁!万岁!万万岁!”
声音洪亮,带着发自内心的崇敬和激动,在大殿内久久回荡。
“众卿平身。”赵桓抬了抬手,声音虽然不大,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。
“谢陛下!”众人起身。
赵桓目光缓缓扫过殿下群臣,将每个人的表情尽收眼底。那些经历过血火考验的武将,眼神中是毫不掩饰的忠诚和钦佩;那些在大清洗中幸存下来的文臣,则大多是敬畏和谨慎;只有少数几个旧臣,眼神闪烁,似乎还沉浸在某种不安和对未来的不确定中。
“诸位爱卿,”赵桓开口,声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虚弱,却又充满了力量,“汴京之围,历时月余,金贼势大,内外艰危。幸赖诸卿戮力同心,将士用命,百姓效死,更有各路勤王之师,不远千里,奋勇来援!方能击退强敌,保全京师!此乃……不世之功!”
他顿了顿,目光落在韩世忠、种师中、折可求等人身上:“韩卿、种卿、折卿,尔等忠勇可嘉,功在社稷!朕……必有重赏!”
韩世忠等人闻言,脸上虽有喜色,却不敢居功,连忙出列:“臣等不敢居功!皆乃陛下天威浩荡,将士用命,汴京军民一心之功!”
“功是功,过是过,朕赏罚分明!”赵桓摆了摆手,示意他们稍安勿躁,随即话锋一转,大殿内的气氛瞬间沉凝下来。
他缓缓扫视一周,目光在几位旧臣脸上略作停留,声音低沉,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,仿佛压抑着巨大的悲痛:
“然,社稷虽保,朕心……却哀恸难平。”
群臣皆是一凛,不明所以,纷纷屏息凝神。
“朕……不得不在此宣布一桩……家国不幸之事。”赵桓的声音变得更加低沉,仿佛带着千钧重负,“太上皇……因连日忧心国事,悲愤京师血战,伤恸宗室勋贵伤亡,旧疾复发,医石罔效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