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京汴梁,南薰门外,十里长亭。
残阳熔金,将天边的云霞烧成一片绚烂的锦绣,余晖洒落,为这座刚刚经历过血火洗礼的帝都披上了一层温暖而又苍凉的薄纱。
长亭内外,早已是旌旗如林,人头攒动。
数百名身着各色朝服的文武百官,按照品级序列,肃立于官道两侧,鸦雀无声。寒风吹拂着他们宽大的袍袖和帽翅,却吹不散那弥漫在空气中的庄重与期盼。
站在百官最前列的,正是如今大宋朝堂的擎天玉柱,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李纲。他身着紫色织金朝袍,腰系玉带,头戴展脚幞头,须发虽已染霜,但腰杆挺得笔直,目光沉静地凝望着北方,那双饱经风霜的眸子里,蕴藏着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——有欣慰,有忧虑,更多的,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。
在他身后,是同样身着紫袍或绯袍的执政大臣、枢密院使、三司使以及六部尚书。兵部尚书吴敏面色刚毅,眼神锐利;户部尚书蔡懋则眉头紧锁,显然仍在为那空空如也的国库而忧心忡忡;吏部尚书许翰神色坚毅,似乎在思考着即将推行的新政……再往后,则是穿着绿袍、青袍的中下级官员,以及由宗正寺卿赵士偕带领的几位神色恭谨的宗室亲王。
所有人的目光,都汇聚在北方那条尘土飞扬的官道尽头。
他们在等,等他们的皇帝。
那位在汴京危亡之际,一改昔日懦弱,展现出铁血手腕,力挽狂澜于既倒的年轻天子。那位御驾亲征,北上怀州,于太行山中决胜千里,大破金贼主帅的英武君王。
自官家离京亲征,不过月余光景,然其间发生的惊天剧变,却足以载入史册。剥皮峡大捷、太原解围的塘报早已传遍京城,整个汴梁都沉浸在一种近乎疯狂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之中。
百姓们自发地聚集在官道两旁,虽然被维持秩序的禁军士卒隔开,但那翘首以盼的热切眼神,那低声议论中难以抑制的激动,都昭示着他们对这位中兴之主的拥戴与期盼。
“来了!来了!看到龙旗了!”人群中,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。
所有人的心头都是猛地一跳!
只见远方的地平线上,一抹耀眼的金黄色率先映入眼帘!那是大宋天子御驾亲征的标志——九龙金矟大纛!紧接着,玄色的铁甲洪流如同潮水般涌现,簇拥着一架并不算奢华、但异常坚固厚重的黑色御辇,缓缓驶来。
没有想象中繁复的卤簿仪仗,没有震天的鼓乐齐鸣,只有那面在残阳下熠熠生辉的龙旗,以及那支虽然略显疲惫、甲胄上甚至还带着未干血迹,却依旧气势如虹、杀气腾腾的扈从禁军!
这,便是刚刚从尸山血海中凯旋归来的王师!
“恭迎陛下!吾皇万岁!万岁!万万岁!!”
李纲当先撩袍跪倒,身后数百名文武百官如同潮水般齐刷刷跪伏于地,山呼万岁的声音,带着激动,带着敬畏,带着无限的期盼,直冲云霄!
官道两旁的百姓更是激动得难以自持,纷纷跪倒在地,许多人已是泪流满面,口中不断呼喊着“陛下圣明”、“大宋万岁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