旭日东升,金光刺破薄雾,直射垂拱殿。殿内,百官按品阶肃立,朝靴踩在冰冷金砖上的细碎声响,与朝服偶尔的窸窣,交织成一种令人窒息的压抑。
李纲手握笏板,花白胡须微微颤动,目光沉静却暗藏锋芒,昨夜的密议已在他心中掀起万丈波澜。吴敏则如磐石般伫立,双目微垂,唯有指节因紧握笏板而微微泛白,显示着内心的不平静。蔡懋与许翰交换了一个眼神,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对即将到来的风暴的预感。
“陛下驾到——”内侍尖细的唱喏声打破了殿内的沉寂。
赵桓身着衮冕,步履沉稳有力,一步步踏上御座。他并未立刻落座,而是目光如鹰隼般扫过阶下群臣,那眼神深邃而锐利,让殿内空气仿佛凝固。珠帘轻晃,龙袍上的金线折射出冷冽的光芒。
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群臣躬身,山呼之声震动殿宇。
“平身。”赵桓的声音不高,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,他缓缓落座,目光再次投向下方。
没有丝毫拖沓,赵桓直奔主题:“诸位爱卿,今日朕有一件关乎我大宋国本、社稷长远的大事,要与诸位商议。”
殿内气氛骤然绷紧。群臣屏息,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御座。
“靖康以来,国事多艰。”赵桓的声音低沉,带着一丝缅怀的沉痛,“金人犯阙,社稷危殆……”他猛地一顿,语气陡然转为激昂,如同金石交击,“幸赖诸卿辅佐,将士用命,百姓同心,方能力挽狂澜!怀州大捷,太原复克,河北伪朝授首……这一桩桩功勋,皆是以血泪铸就!”
御座上的赵桓猛地一挥手,龙袍宽袖在空中带起一阵劲风,他目光如炬,直视殿下:“然,仅仅封官晋爵,金银赏赐,朕以为,不足以彰其功,慰其忠魂,励我后人!我大宋立国百年,重文抑武,积弊已深!武人为国征战,九死一生,却往往地位不高,荣光不显!长此以往,何以激励将士用命?何以重塑我大宋武功?!”
说到此处,他霍然起身,龙行虎步般踏前一步,声音如同洪钟大吕,震彻整个垂拱殿:“朕思虑良久,决意效仿昔日唐太宗皇帝,于我大宋,亦设立一座‘凌烟阁’!将自靖康以来,凡于国有大功,于社稷有大勋者,无论文武,不分出身,皆图形于阁上,书其功绩,昭示天下,流芳百世!”
赵桓的声音在殿内回荡不绝,每一个字都像一把重锤,狠狠砸在群臣的心上。
“以此,表彰忠烈,激励后进,重塑我大宋尚武之精神,为北伐大业,为万世开太平,奠定不移之基石!”
“凌烟阁!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