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田边缘还伴生有许多宝地,上万亩都是有的。宝地无法产出灵药,让三级武徒去耕种也不合适。
但可以租借给没有经济来源的贫苦人,去种些黄木藤瓜之类的维持生计。想赚到武道资源不现实,但只要肯辛勤劳作衣食无忧没问题。
至于租金象征性收两成即可,避免白送的宝地无人珍惜。”
林长老也收到不少求援信。
有些甚至是刚入莽牛宗时,师兄师姐的家人后裔。
七八十年过去了,回想起当时的同门情谊,仍觉得心中温暖。
人非草木孰能无情,他很想拉一把故人之后,把大家接来莽牛镇避难。
可宗门现状林长老是清楚的。
莽牛宗不但是三大势力中最弱的一支,还同时是最贫困的一支。
偏偏凡武传承人数众多,各种关系亲近的下辖家族就有七万多人,实在照拂不起这么些人。
若每个长老都私心作祟,对早无关系在宗内的小家庭子弟而言,是何等不公?
度夏一席话让他茅塞顿开。
授人以渔的确是上上策。
灵机一动提出宝地耕种计划。
对武师毫无价值的宝地能成为普通人的生计,多庇护个千把人。
管理贡献堂的长老举一反三“贡献堂堆积了大量杂乱的材料,本打算打包售卖给汇贤庄的。
但现在或许可以组建新堂口,培养大量一二级武徒做各种杂物。
比如培养一批有天赋的一二级武徒,去清洗鞣制妖兽皮,就像徐长老说的——一辈子只从事某一类技艺,几年下来便熟能生巧,应该可以胜任。
加工好的杂物能多卖出几成价钱,不说给宗门提高收益,起码能让更多百姓养家糊口。”
这些杂事三级武徒不屑去做的。
他们的时间用在修炼上都不够。
不过对于没有武道资质的普通百姓而言,时间就没这么紧迫。
完全可以用半辈子去磨练某种技能,以此抵消天赋上的不足。
能有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,不比每天等待救济口粮强十倍?
一众长老集思广益,愣是扩展出几十种副业,想方设法的把七万多人都塞进莽牛镇。
此前坚决反对添加名额的财务长老也不例外。
在自己的领域想办法给普通人开阔出几百个岗位。
只要有一点点办法,长老们都想多庇护些下辖家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