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是一种让人难以理解的声音,一群人围绕着一个相对较大的敖包,转着圈,唱唱跳跳了一会儿。
最后,是一位年迈的老人主持了这场祭祀。祭祀仪式需要一个特定的空间,通常被称为“神圣空间”。
这个空间的选择非常重要,一般会选在自然圣地,比如火山口、河畔或者森林等地方。此外,还会在场地悬挂各种神偶,如祖先神、太阳神、风神等等,并且用红黄布条装饰神梯,以象征天地交界的通道。
还需要法器和祭品。供奉牛羊、乳制品、谷物,萨满手持神鼓、铜铃,身披缀满铜镜的法衣,铜镜代表“照见神灵”,神鼓声则能震慑邪灵。
第一个阶段是请神,这是整个仪式的开场。萨满紧闭双眼,手中紧握着鼓槌,开始有节奏地敲击鼓面,同时吟唱着古老的咒语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的敲击速度逐渐加快,身体也开始不由自主地旋转和跳跃起来。铜铃与鼓声交织在一起,形成了一种独特而神秘的音乐,仿佛能够穿透人的灵魂。
在这种狂热的氛围中,萨满的身体渐渐进入一种癫狂的状态,他的动作变得越来越激烈,口中的吟唱也愈发高亢。终于,在某个瞬间,他似乎与神灵建立了联系,进入了“神灵附体”的状态。
第二个阶段是祈愿与献祭。萨满以舞蹈的形式模拟着自然力量,如风旋、火舞等,展现出大自然的力量和神秘。与此同时,他会宰杀一只牲畜,将其鲜血洒向大地,象征着生命的回归和对土地的敬畏。
接着,仪式进入了结束阶段。萨满突然停止了所有的动作,身体变得异常安静。他发出一声低沉的“嘿、嘿”声,这标志着神灵已经离去。
参与者们纷纷围拢过来,分食祭肉,感受着神灵的恩赐。最后,他们将供品的灰烬焚烧,让它们随着烟雾飘向天界,完成了整个仪式。
当这一切都结束时,天色已经彻底暗了下来,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种宁静和神秘的氛围之中。
月亮不知何时已经挂在了天空中。月光被玻璃穹顶切割成细碎的银斑,落在一张铺满暗红驼绒毯的环形长桌上。
铜火盆悬吊于穹顶中央,炭火将四周的鎏金狼首浮雕映得忽明忽暗,未燃尽的松枝在热浪中炸裂,细小的火星溅入下方盛满马奶酒的鎏银海碗,浮沫表面泛起一圈焦糖色的涟漪。
十二架马头琴斜倚在雕花木柱旁,琴箱蒙着褪色的青羊皮,琴颈缠结的彩绸垂落到地面,与地毯上散落的银马镫、骨制响板纠缠成一团混沌的色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