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山则将那几株晾干的止血草,用一根草绳小心地捆好,别在了腰间的布袋里。
“爹,带这个做啥?”陈平安明知故问。
陈山憨厚地笑了笑:“顺道带去看看,能不能换几个铜板。换不到也没事。”
他显然没抱太大希望。
吃过简单的早饭,父子俩踏上了前往镇子的土路。
小河村离镇子有七八里路,对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,确实不近。
陈平安咬着牙,迈着小短腿紧紧跟着父亲的步伐。
幸好这具身体虽然虚弱,但底子似乎还行,加上他暗中调动微弱的内息(图书馆中找到的最基础的呼吸吐纳法门,效果聊胜于无),倒也能勉强跟上。
一路无话,主要是陈山性格本就沉闷,陈平安则在默默观察着沿途的景象,并将之与脑海中的信息对比。
走了将近一个时辰,前方终于出现了镇子的轮廓。
与小河村的破败不同,镇子明显要规整许多,虽然房屋大多也是土木结构,但显得更密集,也更有生气。
进入镇子,街道两旁开始出现零星的铺面,有卖油盐酱醋的杂货铺,有打铁的铺子,还有几家卖力吆喝的包子摊。
空气中弥漫着牲畜粪便、食物香气和人声混杂的气味。
今天是草市的日子,镇子中心的一片空地上,早已是人头攒动,热闹非凡。
各种各样的摊位挤在一起。
卖自家种的蔬菜瓜果的农人。
挑着担子卖针头线脑、劣质布匹的小贩。
牵着鸡鸭猪羊等待买主的村民。
还有一些简陋的摊位,摆着草药、兽皮、或者一些粗糙的手工制品。
讨价还价声、吆喝叫卖声、孩童的哭闹声、鸡鸣狗吠声…
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,构成了这幅鲜活而真实的古代集市图景。
陈平安瞪大了眼睛,好奇地四处张望,努力将这一切都记在心里。
这就是大夏王朝最基层的商品交易场所。
简陋,原始,却充满了生命力。
他注意到交易大多是以物易物,或者使用最基础的铜钱,很少见到碎银子。
商品的种类也很有限,大多是生活必需品。
“平安,跟紧了,别走丢了。”陈山不时回头叮嘱,生怕儿子在人群中走散。
“知道了,爹。”陈平安应着,目光却在那些草药摊位上逡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