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后又去了镇上另外一两家可能兼营书籍的铺子,情况大抵类似。
要么是像文渊阁那样“格调太高”,看不上通俗话本。
要么就是像翰墨轩这样实力不足,难以承担印制和发行的风险。
转了一圈下来,陈平安得出一个结论:
在目前的青溪镇,墨韵斋几乎是垄断了通俗话本这一块的市场。
刘掌柜虽然贪婪狡猾,但他确实有眼光(最早看中《白蛇传》),也有一定的实力和渠道(能快速印制并铺货)。
现阶段,想要将自己的故事快速变现并扩大影响,与墨韵斋合作,似乎仍然是最佳,甚至是唯一的选择。
这个结果让他有些无奈,但也更加清醒。
既然暂时无法摆脱对墨韵斋的依赖,那就必须想办法增加自己在这段合作关系中的话语权和主动权。
如何增加话语权?
自身的价值,就是最大的话语权。
只要自己能源源不断地创作出受市场欢迎的好故事,刘掌柜就不敢轻易得罪自己,甚至会主动让利。
《白蛇传》是第一步,《天仙配》是第二步。
接下来,还可以有《西游记》、《封神榜》…
脑海中的图书馆,就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。
想到这里,陈平安心里又安定了不少。
除了提升自身价值,还需要制造外部压力。
那个文渊阁,虽然看不上话本,但其背后的势力和影响不容小觑。
还有那个对自己示好的外地行商…
这些,或许都可以成为未来敲打刘掌柜的筹码。
可以在合适的时机,委婉地向刘掌柜透露自己与其他书坊或商人的“接触”,让他产生危机感,不敢做得太过分。
当然,这一切的前提是,自己的作品必须持续火爆,拥有足够的市场号召力。
打铁还需自身硬。
归根结底,还是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(将图书馆知识转化为符合时代的作品的能力)和影响力。
这次暗访虽然没有找到理想的替代者,但也让他对市场格局有了更清晰的认识,明确了下一步的策略。
离开镇子的时候,夕阳西下,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。
小小的身影,背负着秘密和野心,一步步走在回家的路上。
他不知道的是,在他走后不久。
墨韵斋的刘掌柜,从一个相熟的伙计那里,听到了今天有个“穿着体面的农家娃”去文渊阁打听话本的消息。
刘掌柜眯了眯眼,端起茶杯,若有所思。
这小子…开始不老实了吗?
看来,得想个法子,把他拴得更紧一点才行。
平静的水面之下,新的暗流,已然开始涌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