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了在家里宣传,陈平安也利用去方先生家请教学问,或者在村里遇到相熟邻里的机会,将这些“避疫良方”不着痕迹地传播出去。
比如,告诉大家要注意食物的保鲜,避免蚊蝇叮咬,保持居住环境的通风干燥等等。
这些建议,都非常简单易行,也符合普通百姓的认知常理。
再加上陈平安“神童”的名声在外,他说的话,村民们大多还是愿意相信几分的。
于是,在陈平安的“科普”下,小河村的村民们,渐渐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卫生习惯。
虽然大家依旧对“时疫”心存畏惧,但比起最初的盲目恐慌,已经多了几分理性的应对。
与此同时,陈平安也在暗中留意着邻村“时疫”的进展情况。
通过一些从邻村过来走亲戚的村民口中,陈平安零零散散地了解到一些患病者的具体症状。
比如,发病的缓急,粪便的性状,是否有脱水表现等等。
陈平安将这些零碎的信息,与脑中图书馆里关于各种传染病的病理知识,一一进行比对和分析。
虽然无法进行实际的诊断,但通过这种方式,陈平安对疾病的传播途径、临床表现以及可能的治疗方向,都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。
这个过程,也让他对鬼谷先生传授的那些看似基础的医理,有了更深刻的感悟。
医道之玄妙,果然非同一般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邻村的“时疫”似乎并没有大规模扩散的迹象。
但依旧有零星的病例出现,让周围的村落,始终笼罩在一层不安的阴影之下。
有一次,陈平安去镇上采买东西,恰好遇到邻村一个相熟的汉子,正焦急地在药铺门口排队抓药。
那汉子面色憔悴,眼神中充满了焦虑。
“张大哥,你这是……”
陈平安上前打了个招呼。
“哎,平安啊。”
那汉子叹了口气,苦着脸说道。
“别提了,我家那老婆子,也染上那该死的时疫了。”
“上吐下泻好几天了,浑身都没力气,急死我了!”
“请郎中看过了吗?”
陈平安问道。
“请了,镇上的王郎中去看过了,说是受了暑湿,开了些汤药,可吃了也不见好转。”
那汉子一脸愁容。
“我听说,隔壁李家村,已经有好几个人,因为这病……没了。”
那汉子说到这里,声音都有些颤抖。
陈平安闻言,心中也是一紧。
从那汉子描述的症状来看,他家婆娘的病情,恐怕不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