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致了解军器局的情况后,李伟便与众人离开此地,返回工部。
回到工部衙门时,天色已晚,来回奔波这么远,李伟也疲惫不堪。
光是这一趟来回,两三个时辰就过去了,古时候真麻烦,路上的时间全都白费了。
跟薛祥打了声招呼后,李伟便回家了,晚上又与来福和阿布谈了谈商会的事宜。
虽然沈经表现得很恭敬,但在涉及利益时,还是得自己多留意,否则被坑了都不知道。
提到坑人,李伟就想起了朱元璋,不过朱元璋是硬坑,即便你知道那是陷阱也不想跳进去,他还是会一脚把你踹进去。
第二天,李伟还未起床时,朱元璋已经坐在奉天殿的御座上,开始早朝。
自从李伟制作了一份预算表,陷害了一名户部尚书并拉下一名吏部尚书后,他在朝堂上便消失了踪迹,大臣们也渐渐忘了这位惹事生非的人。
然而前几天,皇帝忽然将这位看似不存在的内阁五品官提拔为工部侍郎,这下有人坐不住了,心想这祸害又来了。
昨天刚见过面的赵俊率先站出来告状:
"启禀陛下,昨日刚到任的工部右侍郎李伟,上任当天就无缘无故殴打了下属主事官孙建,臣认为李大人此举不当,请陛下加以惩处。"
孙建是赵俊的同乡,也是他推荐的,李伟第一天上任就动手打人,明显是不给他面子。
李伟并不知晓他和孙建的关系,但那不重要,他本就看这人不爽,能告就告,况且他还有别的打算。
站在赵俊身旁的薛祥略显惊讶地看了他一眼,这事他确实不知情,毕竟事情发生在昨天。
赵俊身为工部次席,却绕过薛祥直接向皇帝汇报情况,这让薛祥颇感不满。
毕竟他还未卸任,仍是工部之首,赵俊理应事先告知他。
若皇帝追究起来,他这个尚书岂不是形同虚设?
坐在御座上的朱元璋听罢微微皱眉,严肃地问:“薛祥,有这事吗?”
薛祥走出队伍站在赵俊身旁,先瞥了赵俊一眼,随后恭敬地施礼回答:“陛下,此事臣并不知情。
不过臣认为李侍郎并非不明是非之人,此事或许另有隐情。"
赵俊听了心中窃喜。
他弹劾李伟不仅因为与孙建是同乡,更想借此给薛祥设个圈套。
一旦这老家伙退休,工部尚书的位置非他莫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