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绪三十四年的深冬,紫禁城的琉璃瓦上积着薄雪,太和殿的铜鹤香炉飘出几缕青烟,在冷风中显得格外寂寥。婉儿跪在养心殿的旧物堆前,手中的丝帕已被香灰染得灰白,她正在细细翻查光绪帝用过的银质药匣。
这药匣呈长方形状,四角包着鎏金铜边,表面錾刻着缠枝莲纹,虽历经岁月,仍能看出做工的精细。婉儿小心翼翼地撬开夹层,忽有一片干枯的夹竹桃叶飘落,她忙伸手接住,只见叶片呈暗绿色,叶脉间隐隐有字迹。
借着案头的烛火,婉儿仔细端详,发现那字迹是用密写药水所书,待她用特殊方法显现后,上面竟写着:"太后命,以安神汤代茶饮,戊戌年四月始。" 婉儿心中一惊,手不自觉地颤抖,这药匣里竟藏着如此重要的秘密。
她想起师傅曾说过,密写药水多是用米汤、明矾水等调制,需用特定的药水或加热才能显现字迹,没想到在这药匣中竟藏着这样的玄机。而提到的 "太后",自然是那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,戊戌年四月,正是戊戌变法开始的时间,这其中究竟有何关联?
婉儿连忙取出《本草纲目》,翻到夹竹桃那一页,只见上面记载:"夹竹桃,有毒,味苦寒,人心肺经。" 再往下看,竟发现夹竹桃与砒霜同服,会引发假死症状,状若心梗而亡。她猛然想起,光绪帝 "驾崩" 前两日,太医院曾记载他服用了加量的安神汤。
安神汤,婉儿是知道的,那是太医院为光绪帝调制的常用方剂,用于安神定志。可如今看来,这安神汤里恐怕另有乾坤。夹竹桃本就有毒,再加上砒霜,难怪会让光绪帝出现假死之象。而这一切,竟然是太后的命令,从戊戌年四月就开始了,也就是说,从光绪帝支持变法开始,太后就已经动了杀机。
婉儿只觉得背后一阵发凉,手中的书页被风吹得哗哗作响。她望向窗外,夜色深沉,宫殿的飞檐在月光下投下长长的阴影,仿佛一个个张牙舞爪的怪物。想起光绪帝一生傀儡般的命运,登基时不过是个三岁孩童,好不容易亲政,想要变法图强,却被太后囚禁在瀛台,如今连性命都可能被人算计。
她又想起光绪帝临终前的情形,据宫人说,他突然腹痛难忍,面色青紫,太医们束手无策,不到两日便驾崩了。当时只道是急症,如今看来,竟是有人蓄意谋害。那安神汤日日代茶饮,想必是慢慢在体内积累毒素,直到加量之后,毒性发作,引发假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