暗网深处的 "碎镜者论坛" 在冬至后第七天突然活跃,置顶帖用血红色字体写着:「冰纹分解教程:三步毁掉文明的伪饰」。苏晚滑动鼠标的指尖发颤,教程附件里的高清视频显示,某件汉代陶罐的冰裂纹在硝酸溶液中迅速白化,裂纹深处的匠人指纹印记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。
"他们在用盐酸胍和氢氟酸的混合试剂。" 李明安的色谱分析仪发出警报,屏幕上的分子模型显示,这种试剂能精准破坏冰裂纹中的有机记忆层,"论坛注册量 72 小时内激增 400%,IP 地址遍布全球华人社区......"
修复室的警报灯突然亮起,国家文物局的紧急通报弹出:陕西某民办博物馆的唐代陶俑、浙江某古玩市场的宋代瓷片、甚至海外华人家庭的祖传玉器,相继出现人为制造的 "逆纹"—— 这些新裂纹与自然冰裂的区别在于,它们呈现出规则的几何破碎感,像用尺子丈量过的毁灭。
"必须让公众参与进来。" 苏晚猛地起身,银镯在台灯下划出蓝光,"纹灵能识别触觉记忆,那我们就开发视觉识别系统!把冰裂纹的自然生长规律做成 AI 模型......"
七十二小时后,"纹脉侦探"APP 在各大应用商店上线。启动页是半片北宋汝窑瓷片,裂纹处流动着纹灵解析出的千年匠人心跳光纹。李明安指着后台数据:"核心算法调用了纹灵数据库的 8600 万条冰裂纹样本,包括自然开片、修复痕迹、以及...... 碎镜者的逆纹特征库。"
首个全民守护案例出现在 APP 上线的第 17 分钟。重庆退休教师王伯拍下祖传的明代青花罐,AI 瞬间标记出罐底三道异常裂纹:"检测到氢氟酸腐蚀痕迹,逆纹角度均为 120 度,符合碎镜者教程特征。" 老人颤抖着放大照片,裂纹深处果然有极细的机械划痕,与教程视频里的作案手法完全一致。
"看这个!" 陈默从北极科考站发来连线,他的平板电脑上显示着 APP 的全球热力图,中国境内的文物密集区亮起成片的蓝色光点,而东南亚、北美等地的华人社区也开始出现检测记录,"温哥华一位华人用 APP 发现,拍卖行标注为 ' 自然开片 ' 的清代鼻烟壶,其实是用激光伪造的逆纹!"
最令人动容的是故宫午门的直播现场。苏晚手持平板电脑,随机拍摄游客手中的文物照片:山西老农带来的家传铜镜、上海白领收藏的民国瓷盘、甚至小学生课本里的冰裂纹插图,APP 都能精准识别并科普:"此纹为康熙年间典型 ' 鱼子纹 ',自然开片夹角约 89 度,未检测到人为破坏痕迹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