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对群臣的激愤,作为一位爱国名将,同时也是李甫白的挚友,萧筹鸣内心焦急万分,却只能默默旁观。
他深知,此刻的沉默,或许就是对李甫白最大的背叛。
终于,他鼓起勇气,挺身而出,硬着头皮,冒着被王帝责骂的风险,为李甫白辩解道:“王上,古语有云,耳听为虚,眼见为实。如今仅凭一面之词,便欲定罪,未免过于草率。何不给予七殿下一个与鲜卑帝国军师当面对质的机会,以明真相?”
他的话音未落,徐普石便站了出来,厉声反驳:“萧老将军,你这是何必呢?七殿下自己都已认罪,还需对质?岂不是多此一举!”
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急切,似乎生怕夜长梦多,王帝会改变主意。
“再者说,即便给了那废物对质的机会,他又岂会承认自己的罪行?与鲜卑军师串通一气,这等丑事,他怎会轻易吐露?”
徐普石的话语,看似合情合理,实则暗藏锋芒,立即赢得了在场大多数文武百官的认同。
萧筹鸣一时语塞,心中暗自感叹:“兵家遇文臣,有理也说不清。”
他深知,自己作为武将,与徐普石这样的文臣争辩,无疑是自讨苦吃。
然而,萧筹鸣并非轻易言败之人。
他站在原地,沉思片刻,而后猛然上前一步,轰然跪倒在李正坤面前。
他要用实际兄弟来成就自己的这个可怜的结拜兄弟的性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