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262小说网>都市小说>大民富商苏半城> 第95集:时代的变革与挑战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95集:时代的变革与挑战(1 / 2)

第一章 帝制崩解:狂澜骤起的时代变局

一、龙旗落地:政治秩序的重构与商业震荡

1911年深秋的武昌城头,枪声撕裂了晚清帝国最后的帷幕。当苏承宗在山西老宅接到革命军攻占南京的密电时,账房先生正捧着账本汇报:“老爷,江南漕运的煤炭订单锐减三成,沪上票号发来急函,说清廷度支部拖欠的三十万两官银怕是要成废纸了。”窗外,晋商票号“汇通天下”的幌子在寒风中剧烈摇晃,一如这个即将崩塌的旧时代。

辛亥革命的冲击波迅速席卷全国。随着宣统帝退位,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轰然倒塌,《临时约法》颁布,“实业救国”成为新政权的口号。但对苏氏家族而言,现实远比口号残酷:昔日依附清廷的官商合作模式瞬间瓦解,直隶总督府拖欠的铁路配件款项化作泡影,更致命的是,北方数省因战乱陷入封锁,煤矿产出的乌金堆积如山,却运不出娘子关。

二、经济秩序的洗牌:从“官商庇护”到“市场丛林”

晚清时期,苏承宗凭借与张之洞、袁世凯等封疆大吏的合作,在煤炭、铁路配件领域占据半壁江山,其商业逻辑核心是“依附权力获取垄断”。但民国建立后,中央权威式微,各地军阀割据,昔日的“官商通道”变成了“关卡林立”——奉系军阀在关外设卡征税,皖系在津浦线截留物资,甚至连山西本地的阎锡山也以“保境安民”为名,对过境煤炭征收重税。

更深远的冲击来自经济政策的转向。南京临时政府颁布《公司条例》《商人通例》,废除了清廷对某些行业的垄断特权,允许民间资本自由进入。这意味着苏氏家族在铁路配件领域的世袭订单不复存在,汉阳铁厂、上海求新制造局等新兴企业凭借更灵活的机制参与竞争,甚至连外资企业也通过“中外合办”的名义卷土重来。苏明远在一次商会会议上痛陈:“去年我们给京张铁路做的道钉,被比利时商人压价三成抢走,他们用的是贝塞麦炼钢法,我们的铁匠炉怎么比?”

第二章 代际接力:新旧商业思维的碰撞

一、老掌柜的困惑:苏承宗的“守成之困”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