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262小说网>都市小说>大民富商苏半城> 第98集:传承与创新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98集:传承与创新(2 / 2)

(一)诚信危机中的抉择:2013年的"染色剂事件"

那年春天,质检部发现一批活性染料的环保指标略超欧盟新标准。技术科长建议"睁只眼闭只眼",因为超标幅度在行业默认的"合理误差"范围内。明远得知后,带着技术团队在实验室熬了三个通宵,对比了二十三种替代染料,最终选用成本高出30%的环保型产品。"误差在标准里是数字,在客户心里就是信任塌方。"他下令召回已发出的5万米面料,损失近两百万,却在次年获得欧盟生态纺织品认证,打开了高端市场的大门。

(二)数字时代的诚信新解:区块链上的"苏记印记"

2020年,苏氏企业引入区块链技术,将每匹布的生产数据上链存证。消费者扫码不仅能看到生产流程,还能追溯到棉花产地的气候数据和棉农信息。在新疆棉事件中,苏记的区块链溯源系统成为最有力的证明,向国际市场展示了从棉田到成衣的全透明链条。明辉指着大屏上滚动的区块数据说:"老父亲当年用肉眼验货,我们现在用代码立信,形式变了,内核没变。"

三、破茧者的思维革命:从经验管理到创新引擎

2010年的某个深夜,明远在车间巡查时,看见老技术员用算盘核对着当天的产量,而隔壁新投产的智能织机正在自动生成生产报表。这个画面刺痛了他——父亲那代人靠经验积累的"纺织经",正在数字时代的门槛前摇摇欲坠。

变革从管理模式开始。明辉牵头引进ERP系统时,遭到老员工的集体抵制。"我干了三十年纺织,用得着电脑教我怎么看布面?"挡车工王师傅把操作手册摔在地上。明远没说话,只是让财务科拉出三个月的人工统计误差报表:原料损耗率统计偏差1.2%,能耗数据滞后三天。他把报表贴在食堂公告栏,旁边写着:"爸当年教我们用竹尺量布要精确到毫米,今天我们用数据管理却允许1%的误差,这算不算数典忘祖?"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