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262小说网>都市小说>大民富商苏半城> 第99集:辉煌与成就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99集:辉煌与成就(2 / 2)

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,煤炭价格飙升至历史高点,不少企业盲目扩产。苏明远却在董事会上拍板:"必须控产能,保安全!"他顶住压力关停了三个高风险矿井,将资金投入智能化开采研发。同年,苏氏煤业自主研发的"煤矿井下智能巡检机器人"通过验收,成为国内首个实现井下无人化巡检的企业。这份前瞻性布局,让企业在2012年煤炭行业下行周期中保持盈利,2015年更以年产能5800万吨、安全生产1800天的纪录,跻身中国煤炭企业前十强。

第二章 轨上乾坤:铁路配件的全球突围

(一)跨界:从煤炭到轨交的破圈

2003年,苏氏兄弟在一次考察中发现,国内铁路配件市场大量依赖进口,尤其是高铁扣件系统。"火车跑得快,全靠铁轨带,咱不能让洋人卡脖子!"苏明辉带着团队扎进北京交通大学实验室,与院士团队合作研发高铁扣件。起初样品送到铁路局检测,直接被退了回来:"你们这精度差了0.01毫米,高铁跑350公里,这点误差就是大事故!"

团队连续半年吃住在实验室,苏明辉的白衬衫永远沾着机油,手指被零件划破是常事。2005年,首套国产高铁弹性扣件系统在京津城际试验段安装,经过8000次疲劳测试无异常。当德国专家拿着放大镜检测后,竖起大拇指:"China quality,amazing!"此后十年,苏氏轨交从高铁扣件拓展到接触网配件、列车制动系统,产品覆盖国内90%的高铁线路,并随"一带一路"走向海外,在雅万高铁、中老铁路等项目中竞标成功。

(二)出海:从"中国制造"到"中国标准"

2017年,苏氏轨交参与沙特麦加轻轨项目竞标,面对德国西门子、日本川崎重工等强敌,苏明辉拿出杀手锏:"我们的配件能在50℃高温下连续运行10年,价格比他们低30%!"为验证此言,团队在吐鲁番火焰山设了测试场,将配件放在70℃的沙地里暴晒三个月,性能依旧稳定。最终中标那天,沙特工程师拍着苏明辉的肩膀说:"你们中国人,真能创造奇迹!"

如今,苏氏轨交在全球17个国家设立海外仓,产品通过欧盟EN、美国AAR等严苛认证。2023年,其研发的"智能型铁路道岔监测系统"被纳入国际铁路联盟(UIC)标准体系,这是中国铁路配件企业首次主导国际标准制定。从房山矿区的小棚铺到全球轨交市场的重要玩家,苏氏兄弟用二十载光阴,书写了一段中国制造业的突围传奇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