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你们和那些只算数字的商人不一样,"老太太用铅笔敲了敲PPT上苏承宗的照片,"这个中国男人的眼神,和我祖父当年在德累斯顿开画廊时很像。"最终成交价比市价低了15%,米勒太太还额外赠送了一套19世纪的铸铁壁炉。
三、莱茵河畔的面试间
招聘当地员工的首场面试安排在临时租用的咖啡馆。苏晓特意选了靠窗的长桌,桌上摆着从国内带来的青瓷茶杯,里面泡着苏州碧螺春。第一个进来的应聘者叫马库斯,穿着熨烫笔挺的西装,简历上写着慕尼黑大学经济学硕士,但当被问及"如何看待中国企业的海外扩张"时,他身体后倾,语气带着微妙的优越感:"我认为更应该由德国企业来主导技术标准。"
苏晓没有立刻反驳,只是推过一杯碧螺春:"马库斯先生,您知道这种茶叶需要用80度的山泉水冲泡吗?水温过高会破坏它的甘甜,就像商业合作中,强势主导有时反会损伤本质。"对方愣住的瞬间,她接着说:"我们来德国不是要改变莱茵河的流向,而是希望成为能与多瑙河交汇的支流。"
真正打动苏晓的是第三个应聘者——扎着脏辫的莉娜。这个在柏林墙遗址旁长大的女孩,简历上最亮眼的经历是"带领街头艺术家团队改造废弃地铁站"。当被问到为何选择一家中国企业时,莉娜从帆布包里掏出一本磨破封面的书——《孙子兵法》德文版:"我研究过你们的'上兵伐谋',觉得和我们改造废墟的理念很像,都是在看似不可能的地方创造价值。"
面试持续到傍晚,夕阳把莱茵河染成金红色。苏晓在笔记本上画下三个名字:马库斯被画了个问号,莉娜旁边画了朵向日葵,还有个叫托马斯的工程师,因为在技术方案里特别标注了"要考虑中国总部的系统兼容性",被她圈了三颗星。小陈凑过来看:"晓姐,莉娜这样的'非主流'能行吗?"苏晓合上笔记本:"当年爷爷在上海创业时,用的还是石库门里的裁缝机呢。"
四、阁楼里的"长城"
装修期赶上了法兰克福的秋雨。阁楼里没有暖气,团队成员穿着羽绒服趴在地上贴地砖。苏晓亲自爬上脚手架粉刷墙壁,德国油漆工海因茨大叔直摇头:"从没见过老板自己干活的。"她笑着用刚学会的德语回答:"在中国,我们叫'以身作则'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