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士信毫无疑问是一个能打胜战的将军,是一位能够给部下带来荣耀带来荣誉的将军。其次他向来都是与士卒同甘共苦,一并训练,以身作则。至于爱兵如子,罗士信或许差上一点,没有到那个地步,但是对于士兵的关爱也是有目共睹的。
如他这样的能打胜战能与士兵同甘共苦,对兵士还不错的将军几乎是没有什么缺点了,能在他麾下效力,正是兵卒梦寐以求的事情。
对于罗士信的相招,几乎是没有人不答应。
不论天节军还是右骁卫都是老兵营,个中的精锐都是上过战场的强兵,当中的翘楚也多是以一当十的勇悍之士,只要配上优良的装备,在经过一段时间训练,战斗力必将再次提升,成为一支能够如虎豹骑、玄甲军一样扭转乾坤的强兵。
罗士信的预算是五百名额,这种兵数量不需要多,五百足矣。这还未正式组建,已有三百余人了。余下的两百他打算在边兵中挑选,依他所见,边兵的战斗力或许比不上右骁卫、天节军,但毕竟是茂守边疆的兵卒,个中应该不缺乏猛士的。挑个两百余人,当不是问题。
关于组建亲卫队一事,罗士信自然是与李世民提过的。对于罗士信的意图,李世民亦鼎力赞成。作为玄甲军的创建者,李世民自当是知道手上握有一支骁勇无比,在关键时候投入战场,扭转局面的精兵是如何的管用。其实不仅是罗士信,但凡拥有一点地位的大将,他们的手上都会有一队军中翘楚组成的属于自己的亲卫。
罗士信迟迟没有组建,一来是因为他看不上步卒亲卫队,二来,毕竟根基不深,人手的调配存在着些许的问题。
他在这个时候选择组建,也不出李世民的意料,还特地送了一个名字给罗士信,叫“捷胜军”,取义自然是每战必捷,每战必胜的意思。罗士信有取名综合征,最怕取名字,这也是他将很多东西生搬硬套的原因。如果李世民不给提议,他干脆的直接将岳家军的精锐背嵬军,生搬硬套下来,免得耗费脑细胞。
“捷胜军”听起来挺悦耳的,叫出来也够吉利,罗士信也就从了。
兵源不愁,军号都有了,唯一的不足还是缺少一个亲卫队队长。现在三百余亲卫队是由他亲自入手训练,暂时到没有什么问题。可是到了庆州,肯定是有大把的军务等着他来处理,到了那个时候,他肯定无暇将心思完全放在捷胜军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