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262小说网>历史小说>农门崛起:羽落田丰> 第23章 人才培养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3章 人才培养(2 / 2)

"哥,阿牛说,若火石能活动,遇到硬土就调陡些,软土调平些。" 张虎的眼中闪着光,"他连睡觉都攥着犁头模型,说梦见自己的犁耕遍了大康朝的土地。"

林羽望着窗外的晒谷场,月光下,周婶正在教几个妇人辨认优质粟种,李二举着写有 "轮作好处" 的木牌,给晚归的汉子讲解。学堂的影响正像滴灌竹筒的水,一点点渗透进每个角落:年轻的媳妇们开始用所学的防虫粉知识保护嫁妆,老汉们聚在祠堂前,用新学的算术计算堆肥比例。

然而办学并非一帆风顺。当林羽试图讲解《河工图考》中的水闸原理时,阿牛突然站起来:"听不懂!俺只知道竹阀该安在暗河第三道弯,安错了水会漫过田埂。"

"那就去暗河边讲。" 林羽合上书本,带着学生们走进寒风呼啸的后山。张虎举着火把,照亮新修的竹制水闸,林羽踩着结霜的石块,用竹筒演示水流走向:"这里是 ' 分水口 ',就像人的喉咙,宽了水急,窄了水缓,全凭闸板角度。"

阿牛忽然蹲下身,用手丈量闸板与水面的距离:"这样的角度,和俺家老井的吊桶摆幅一样!" 他的话让学生们恍然大悟,原来高深的水利学,不过是把生活经验写成了字。

春分前夜,学堂迎来了第一批外村学生 —— 李家村的五个少年,背着铺盖卷,跟着里正来求学。他们盯着黑板上的麦穗飞鸟标识,眼中满是好奇:"听说你们的蜜饯能卖到州府,真的有山雀爪子上的竹筒?"

小穗立刻从讲台抽屉里掏出陶制模型,竹筒上的山雀振翅欲飞,爪子下刻着 "丰羽" 二字:"诺,就是这样的!周婶说,每只山雀都是土地神派来护粮的。"

是夜,林羽在《劝学日志》中写道:

学生构成:本村 18 人,外村 5 人,年龄 8-19 岁,分识字班、农技班、加工班;

教学法创新:实物识字(竹筒对应 "水",麦穗对应 "丰")、田间课堂(水闸原理结合老井经验)、师徒结对(周婶带 3 个新妇,张虎带 2 个少年);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