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大爷一听,猛地拍大腿:“杨科长,我去拿钱!”此言一出,众人皆惊。
杨建设愣住,只见一群钓友迅速收拾渔具,匆匆离去,显然都是赶回家取钱去了。
片刻之间,岸边空无一人,再无人围观他的钓鱼过程。
杨建设啼笑皆非:“各位慢走啊!”
徐大爷挥挥手,脚步更快了。
杨建设摇摇头,无奈地笑了。
看来,今天得加把劲多钓一些了。
想起前日在邻单位的趣事,他忍不住偷笑。
那位同事目瞪口呆的模样仍历历在目——谁能想到赫赫有名的京城钓王就是他。
悠然自得地甩竿垂钓时,杨建设突发奇想:“干脆来个大的吧,免得总得向人解释。”
这个想法如野火般在他脑海中蔓延开来。”就照这个做!”他低头打量着三个水桶,指尖轻扬,百条双头怪鱼瞬间跃入其中一个桶内。
他使用的水来自随身空间里的767号咸水湖。
这将延长双头鲍的生存时间。
完成准备工作后,杨建设从容地搭建窝点,开始诱鱼。
即便没有借助随身空间的优势,他的钓鱼技巧也已炉火纯青。
20点智力让他能够完美吸收各大平台上垂钓大师的经验,成为真正的钓王。
不过,他对什刹海的鱼兴趣不大。
一则,随身空间产出的鱼远胜什刹海;二则,空间内储备的鱼已超十万斤,他无意与当地钓友争抢资源。
万事俱备,杨建设熟练地抛竿引鱼,哪怕无人在场,他仍一丝不苟地维持着这一仪式感。
毕竟,随身空间的秘密必须隐藏。
其他方面,他并不拘泥于形式。
不久,杨建设开始收竿起鱼。
他不确定何时能再次来到这里,因此打算为钓友们送上一份惊喜。
正是他们的存在,让他的名声迅速传遍京城。
国宴用鱼有严格标准,但杨建设从不拘泥,钓到的鱼有时会超出预期重量,有时略轻,他并不在意具体数量,只顾不断收竿。
很快,他带来的洋桶即将装满。
徐大爷赞叹道:“杨科长果然是顶级钓王!”众人纷纷点头附和。
大家都急匆匆赶回,唯恐错过这场盛宴。
杨建设怎会轻易离开?那岂非荒谬?
突然,他的鱼竿猛地一沉,弯曲幅度极为夸张!
徐大爷惊呼:“上大物了!”四周的钓友瞬间激动起来。
他们早有经验,钓王果然名不虚传。
杨建设笑着说道:“徐大爷,这次溜鱼得费些时间。”
“你帮我把桶里的鱼处理下,我只需留下十尾五斤的鲤鱼和十尾七斤的草鱼。”
“剩下的按老规矩分给大家吧!”
徐大爷喜形于色,他看得分明,两桶鱼满满当当,大鱼尤其多。
他急忙跳上三轮车喊道:“钓王出鱼啦,按老规矩分鱼!”
很快,一群人围了过来。
“老徐,我拿两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