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此,杨建设大棚酿酒的事便有了定论。
若有人想质疑叶大爷的判断,恐怕得先过他这一关。
叶大爷并未在意熊初一的小算盘,只叮嘱道:"抓紧时间,若高粱酒能达到先前水准,那便是实绩。”
"我确有大用!"
熊初一喜形于色地挂断电话。
他一直等待的,就是叶大爷的认可。
有了这句话,再挑剔的人也无话可说。
熊初一放下电话,径直前往杨建设的办公室。
只见杨建设正埋首案头,专注研读文件。
熊初一内心满是欣慰。
杨建设的变化确实令人动容。
然而,这话或许不该这样说。
从小,杨建设就很有主张,婚初对梁欢也颇为体贴。
只是自乐乐出生后三年,性格似乎骤变。
那时,熊初一百思不得其解。
直到四个大棚和地下空间显露时,他才恍然大悟——错怪了杨建设。
建设从未改变,而是自己调查不够细致,才误以为他变质。
至于那些关于杨建设家暴的传闻,全是捕风捉影。
在这个年代,重男轻女的思想普遍存在,很多人都存有偏见,杨建设并非个例。
如今,他已改过自新,对女儿疼爱有加。
若说这世上还有如此宠爱女儿的父亲,恐怕再难寻觅第二人。
人往往如此,因误会而厌恶,其实真相往往令人羞愧。
可当误会解开后,对一个人的认可往往会更深。
熊初一便是如此。
他本以为错怪了杨建设,那可是他视为亲生儿子般对待的兄弟的侄子。
误会消除后,无论怎么看杨建设,熊初一心中只有两个字——满意!
“建设,你在忙什么?”
杨建设回过神来:“熊处,我正在看李坚和张谦两位科长历年的工作笔记。”
通常来说,过往的工作笔记只能作为参考,对当前工作并无太大帮助。
但近两年却不同。
特殊时期,能吃饱就已经很好了。
还想挑挑拣拣?
简直异想天开!
近三年的工作几乎没有变化。
因此,学习以往的工作笔记显得尤为重要。
通过研究,杨建设意识到接下来的任务相当繁重。
御膳房固然重要。
更重要的是,年关将近,各单位即将发放福利。